須手段,而所謂“強兵”,就是要侵略擴張。德富蘇峰認為“膨脹”可以讓日本上下更加團結,讓日本國民的精神愈發振奮,而甲午戰爭剛好可以一改日本300多年來“收縮”的舊貌。
日本是亞洲最早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國家,也是亞洲唯一一個取得民族獨立的國家,這讓日本人大為自豪,而在這一時期,日本確實也成為亞洲最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在世界戰場上論成敗,取決於國家的強弱,而非國土面積的大小。日本人希望重塑自己在世介面前的形象,日本的不少學者也紛紛投入到重塑國家形象的研究中去。
。。
三、脫亞入歐,大國心態的膨脹(5)
三宅雪嶺等國粹派人士致力於對傳統文化光輝一面的挖掘,希望日本人不要因為西方文化的強大妄自菲薄,而是注意到自己文化中的財富,為自己自豪。德富蘇峰則恰恰相反,他認為正是這些日本傳統文化束縛住日本前進的步伐,日本若要成為“膨脹的國民”、“偉大的國民”就必須毫不猶豫地將傳統文化拋棄,全盤西化。既吸納西方的物質文明,也要汲取西方的精神文明,只有這樣,日本才能像西方國家一樣在世界上舉足輕重。
一個人若想得到他人的承認,首先就要承認自己,一個人若想自信地矗立在他人面前,首先要擁有自信。國家也是如此,一個自己都看不起自己的國家,是不會得到其他國家的尊重的。國粹派擔心對日本傳統文化的否定會挫傷日本人的自尊,讓日本人愈發自卑,而國粹是日本人重要的力量來源,要重塑日本的國民精神,首先就要弘揚國粹,用日本的傳統文化滋養日本人。
國粹派人士志賀重昂的《日本風景論》向日本人展現了一個美麗異常的日本,讓很多正為西方文化驚歎的日本人驀然發現自己曾一度忽視的本民族之美。但也正如德富蘇峰的支持者們所說,美麗的風景對殘酷的國際形勢無能為力,日本過去、現在、未來都不能靠美麗的風景而生。
相比國力的強大,對當時的日本來說,贏得西方國家的尊重似乎更加艱難,白人的態度依然傲慢,西方國家強加於日本的不平等條約也依然生效,這些都極大地傷害了日本人的感情。古代的武士們可以為了一句辱罵的話拔刀相向,捍衛自己的尊嚴,可近代的日本人卻要忍受西方列強的輕慢。鬱積於胸自然要發之於外,甲午戰爭之前,大部分日本人都認為西方國家之所以對日本如此高傲,是因為它們將日本和亞洲其他簽訂了不平等條約的國家等而視之,若日本再不做出什麼舉動扭轉西方國家的這種錯誤看法,那麼亞洲他國的遭遇總有一天也會降臨到日本身上。
日本沒有辦法用武力糾正西方國家的“錯誤”,轉而將自己受到的不公正對待的原因歸咎到中國和朝鮮身上,儘管這兩個國家都沒有對日本做出不義之舉,日本還是稱二者為自己的“惡鄰”,福澤諭吉甚至明確表示,政府應該立即和這些“惡鄰”劃清界限,斷絕來往。德富蘇峰對此大為贊同,並認為對這些“惡鄰”動武,則剛好可以體現“日本國民的膨脹性”,德富蘇峰曾說:“如果我國能在這場戰爭中取得驚人的勝利,(西方國家)的誤解便可迎刃而解,我國的真實形象、人民的特徵就都能像迷霧散盡後的晴空、清朗的山色那般清晰分明。”德富蘇峰把重整日本國際形象,讓日本徹底掙脫被侵略命運的希望寄託在甲午戰爭上。
甲午戰爭最終以日本的勝利告終,這讓德富蘇峰興高采烈,這場非正義的戰爭,讓日本揚眉吐氣,“名譽、光榮、勇敢、凱旋和勝利”等詞接連出現在他的文中,而這些都不能表現他的喜悅心情,日本很好地向世界展示了它的實力。德富蘇峰內心深處的日本無限放大,急劇“膨脹”,而在德富蘇峰眼中,此時這個戰勝了的日本完全無愧於這種“膨脹”了的形象。實際上,日本並沒有達到一個帝國主義國家的標準,也沒有像預期的那樣得到西方列強的承認,否則就不會在戰爭勝利後屈從於俄國,放棄了對遼東半島的佔領。這是作為隨軍記者參加了甲午戰爭的德富蘇峰沒有料到的。但德富蘇峰對甲午戰爭的另一番言論卻反映出其作為思想家的眼光的長遠,在遼東半島的經歷讓他感觸頗多,他認為“商權”是比武力更能推進日本“膨脹”的手段,19世紀後半葉的戰爭本來就是商業活動的一種,正如人們總用戰爭形容商業一樣。他希望遼東半島能成為日本商權的延伸地。日本發起的甲午戰爭向西方列強發動的種種戰爭一樣,都以商業為目標,中國地廣人多,物產豐富,是各個帝國主義國家競相爭奪的寶地。日本的資本主義道路雖然不長,但一直為領土狹小苦惱的日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