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無芥蒂地吸納。善用人者必能成就大業,這些身份各異的人士聚集一起,幫助德川家康完成霸業。
豐臣家滅亡後,德川家康拆除了大名們支城的城牆,並逐步完善了軍役制度,利用該制度大斂財富,削弱各封國的財力。在德川秀忠被任命為第二代徵夷大將軍後,幕府逐漸由德川家及德川家的親信大臣掌控。
1623年,德川家光成為第三代徵夷大將軍,幕府不僅完全由德川家、德川家臣及德川親信掌握,還完善了內部制度,對幕府內的各官職的職權範圍都作了系統的規範。
除此之外,幕府中還設有管理寺廟、僧侶等神職人員,料理武藏、相模等國之外訴訟的寺社奉行;管理江戶警察、司法的江戶盯奉行;管理監察幕府直轄地的勘定奉行。而每個幕府直轄地還有4名郡代、40多名代官作為勘定奉行的部下。這些職位無論大小,都將外樣大名排除在外。到了德川家綱受命擔任第四任大將軍時,大名的等級制度確立下來,和德川家越是親近的大名等級越高。
官僚制度越成熟,對官僚的要求就越高,德川家康時代的幕府官員只要能徵善戰便可得到重用,隨著天下日益太平,武將們也沒了用武之地,可以騎在馬背上平定天下,卻不可在馬背上治理天下,精於治世之學的文臣開始得到國家重用。若想在幕府平步青雲,除了要有良好的出身背景,超凡的政治頭腦外,還必須熟知行政規章,善於理財,能否嫻熟地使用算盤也成了衡量一個官員能力高低的標準。
不拘一格用人才是提升官員整體質量的前提,幕府的人才選拔範圍本已十分狹小,若是不能在這狹小的範圍內選賢舉能,無論有多麼完備的制度做保證,缺乏強有力的人才,幕府都會很快衰落下去。因此幕府內部已經出現的“世系”苗頭必須被及時制止住,要做到這點,只有改進晉升制度,上下級官員間應是職務關係而非過去的主從關係。
這種用人理念說來容易做來難,有的幕府將軍擁有著其他官員無可比擬的權力,他可以無視老中、若年寄等政績考核官員,隨心所欲地任免官員。討好將軍一人比討好天下百姓、文武眾官容易得多,挖空心思奉迎將軍也比踏實苦幹更加輕鬆,於是,對一些人來說進入幕府,升官發財的最簡單途徑便是贏得將軍歡心。他們一定會竭盡全力地阻撓晉升制的完善。而對那些習慣了承襲某種職務的家族來說,則更不會坐視有礙於“家族事業”的新的晉升製出現,他們也會千方百計地守護這漏洞叢生的晉升制。
每一項重大改革都會牽引起一系列的權力鬥爭,而改革的成功與否在大多時候,不取決於改革的初衷是否善良,而取決於改革支持者和反對者力量的對比。幕府內部的權力鬥爭其激烈和莫測程度絲毫不亞於風起雲湧的戰國戰場,在新將軍走馬上任之初,更是如此。
德川家綱沒有子嗣,誰都不能確定下一位繼任將軍是誰,可通曉關係世情的幕府之人,為了長遠打算,必要在繼任者上下大賭注,越多可能越多動盪,因此往往沒有子嗣的將軍去世後,幕府總難免經歷一場大震盪。
最終接替家綱擔任第五代徵夷大將軍的,是家綱的弟弟綱吉,他上任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罷免出任大老官職世家的酒井忠清,還不顧他人反對,讓自己寵信的掘田正俊擔任老中,並逐步提拔其為大老。德川綱吉受儒家學說影響頗深,他早就對幕府中的門閥勢力有所不滿,他立誓做“賞罰分明”之人,這讓慣於享受特權的德川家親信大名措手不及。在德川綱吉擔任大將軍的29年中,改易和減封事件多達46件,其中大部分慘遭“整頓”的都是德川家的親信。當時的代官不過四五十人,被查處的就多達34人,很多承襲家族官職,又沒有建樹的官員紛紛落馬。
德川綱吉在懲辦昏官的同時,也沒有放鬆舉賢任能的工作,然而他所舉之賢也僅限自己親信之中,這就讓幕府陷入了另一個危機——諂媚之風盛行。為了更好地提拔親信,德川綱吉專門設定了側用人一職,側用人可以參與各大國事的策劃,也能意氣風發地向各個老中轉達將軍的話,一些格外得到將軍信賴的側用人還升為大名。
這些從將軍身上得到好處的官員也對“知恩圖報”四字心領神會,奉迎拍馬的技巧日益純熟,而善於迎合掌權者的人通常又對造福百姓、富國強兵漠不關心。因此,德川綱吉的人事改革不僅沒有為幕府帶來活力,反而使其更加烏煙瘴氣,官員們逐漸發現,只要討好了將軍,便可為所欲為,暴政在這種情況下產生了。
一、朝廷、幕府、武士、百姓(5)
而德川綱吉本人也失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