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自己從未在任何場合下評論過《摸金校尉》,沈臨也曬出了馮曉剛恭喜自己的短影片。
按理說,這樣的結局應該是全民稱讚的大團圓收尾。
可惜,大眾不滿意,媒體不滿意!
還有不少人拿出了證據,說沈臨認定馮曉剛不是電影大師。
對,他是說過這句話,但他原話是‘馮曉剛無限接近於電影大師!’
雖然意思相差無幾,但表達出來的效果就不一樣了。
……
很多人把馮曉剛跟張一謀相提並論,這個論調應該是07年《集結號》上映之後,一堆媒體鼓吹的。
當初宣傳開拍《唐山大地震》時,媒體總是會把馮曉剛和張一謀並提,“最好的中國導演”云云。
那時候的國師剛忙活完奧運會開幕式,作品也只有一部2006年的《滿城盡帶黃金甲》,同樣的譭譽參半。而2009年上映的《三槍拍案傳奇》更是成了國師的“汙點”之作。
張一謀在觀眾心中的口碑不斷下降,而馮曉剛憑藉《集結號》的成功在不斷上升,終於成了媒體通稿中,與張一謀並列的“最好的中國導演”。
很納悶怎麼馮曉剛怎麼就一夜之間從一個賀歲喜劇片導演成為“中國最好的導演”了?
華藝的宣傳團隊真的很厲害!
馮導1958年生人,他們這個年紀的人對國家、對社會,是有一種積極參與的態度的。
馮導是文藝工作者:憂國憂民,對年輕一代感到困惑和擔心。
所以,他拍了《一九四二》,馮曉剛作為一個父輩,跟我們說:看見沒?你老子當年受了多少苦。
但《一九四二》最終失敗了,並且敗給了一個搞笑喜劇《泰》。
彷彿一夜之間,馮導非常熟悉的老百姓就讓他感到了陌生。他的觀眾到底喜歡什麼樣的故事?
“我隨便拍的片子(《非誠勿擾》),就大賣,我用心拍的片子(《一九四二》),就賠錢。”
說完這話他去拍了《私人訂製》,彷彿是要爭口氣:你們這些傻x觀眾,不是喜歡喜劇嗎?那就隨便拍給你們看看好了。
為了保證壓倒性的票房,他不惜用了自己最得意之作《甲方乙方》的設定。票房確實是不錯的,但評價還是分了兩極。
它有著馮導熟悉並拿手的、賀歲喜劇片式的“馮氏幽默”,也有諷刺意味濃重、在《大腕》《手機》裡用過的小段子,還有一些政治性的、針砭時弊的東西藏在邊邊角角里。
他一邊說著“群眾裡有壞人”,隱晦含蓄地表達自己的精神追求,一邊又想掙這些傻x群眾的錢。就是《讓子彈飛》裡姜文說過的,“我怎麼又能站著,又能把錢掙了。”
正是因為這種矛盾心理,使得《私人訂製》看起來不倫不類。
當然也就沒有得到觀眾的青睞。
這種矛盾其實經常發生在文藝工作者身上,就是所謂的瓶頸。
我的作品是要出自本心,還是要考慮受眾?
這是一個很難把握的平衡,如何突破,則來自於自身能力的提高。
所以經常有大拿說:當你的才華撐不起野心時,那就潛下來好好修煉吧。
但馮導好像沒有…他走了另外一條路,去怨天怨地、到處炮轟了。
《一九四二》票房慘敗,他撕觀眾,說觀眾根本不懂什麼叫好電影。
《私人訂製》口碑仆街,他撕影評人,稱跟影評人勢不兩立。
《老炮兒》口碑不差,票房豐收,他撕同行。
原因是《老炮兒》最初20%的排片,不及同期上映的其它電影。
他作為監製的《命中註定》上映,護女主湯惟,撕李安,8年前湯惟被封殺的時候,不站出來,新片上映卻藉此炒作,馮導真是用心良苦!
這次《我不是潘金蓮》上映,環顧四周,他又把目光對準了院線!
彷彿只有這樣做,他的作品才能得到關注!
他完全背離了電影創作本身電影終究還是要靠觀眾說話的!
到了最新這一部《我不是潘金蓮》,狀況依舊沒有得到改善。
馮導內心,還存在著這種矛盾。他的才華,還停留在過去,而他的野心,再也不能收斂。
或許是華藝的鼓吹,也或者是能壓制他的大拿們紛紛遠去,他覺得自己熬出頭了!
可是,他的才華撐不起自己的野心,撐不起自己想要成為大師的夙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