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1 / 4)

小說:遠離財務騙術 作者:辯論

正的贏利來源。

結語

除此之外,會計造假還有兩個特徵即國際化及一條龍。打著高新科技的幌子來進行造假和炒作的,由於高新技術的欺騙性強,手法隱蔽,不容易被識破;此外,創新業務刺激財務(會計)向高科技轉型,這也導致財報更容易*縱。當然,史博士最後也指出,隨著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法律法規逐漸完善,監管經驗也越來越豐富,上市公司的造假也越來越困難。相信,中國的證券市場會越來越健康的。

我國的股權分置改革在2006年基本完成,取得的成就令世界矚目。從2007年起,我國的證券市場已經邁入後股權分置時代。我們認為,加強對上市公司在後股權分置時代報表粉飾新動向的研究,對於提高證券監管水平,防範審計失敗極具現實意義。特別是,當非流通股東成為流通股股東之後,伴隨著上市公司高管激勵機制轉變,上市公司報表粉飾的動機將更加強烈。本文重點介紹股票期權、炒股炒樓、資產注入、權證等金融創新、非公開發行及併購重組、隱瞞利潤、金融工具及資產負債表債務法等後股權分置時代資本行為可能誘發的報表粉飾。

電子書 分享網站

股票期權可能誘發機會主義會計行為(1)

後股權分置時代一個重要衍生品是股權激勵。2006年年初,中國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管理辦法》(試行),規定已完成股權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可實施股權激勵,建立健全激勵與約束機制。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有幾十家上市公司釋出了股權激勵方案。可以預計,以股價表現為基礎的股票期權,將與以資歷職務為基礎的年薪、以財務業績為基礎的獎金、以服務年限為基礎的退休福利,一併成為上市公司薪酬體系的四大要素。

20世紀60年代以來,股票期權已成為美國上市公司高管人員的主要報酬方式,並不斷拉大高管人員與普通員工之間的報酬差距。股票期權曾一度被譽為美國激勵機制的創舉,甚至被稱為“自公司制之後資本主義的第二次制度革命”,許多公司治理專家認為這是有效解決委託代理問題的利器。客觀地說,股票期權的推廣運用,在美國20世紀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中功不可沒。在多數情況下,這種激勵機制透過讓高管人員分享剩餘收益,能夠有機地協調經營者與所有者之間的利益關係,激勵高管人員創造優異的業績。

然而,股票期權的副作用卻是人們始料不及的。授予管理者股票期權的本意是讓他們關注企業長期效益,但在整個股市狂想症的籠罩下,每一年的增長都可能相當於過去若干年的努力,這種情況必然令股東和董事會過分迷信股票期權的激勵作用,減少對經營者的監督。而經營者本身也必然更加註重短期利益,尤其是當股市短期表現和個人期權利益緊密掛鉤的時候。我們認為,在承認股票期權激勵先進性的同時,也必須正視股票期權潛在的負面影響,否則,以股票期權為核心的激勵機制將導致“薪酬—心愁—新仇”的悲劇。

首先,股票期權激勵機制的廣泛運用,不僅加大了高管人員與普通員工之間的報酬鴻溝,而且誘導少數上市公司的高管人員過分關注股票價格的波動,甚至不惜採取激進的會計政策以抬高股價。實行股票期權後,上市公司的股票即使發生微小的價格波動,也會直接影響到高管人員所持股票期權的價值。面對這種財富效應,高管人員有可能在行權前透過會計政策選擇,提前確認收入、推遲確認斟酌性支出,如研究開發、廣告促銷等費用,精心調節行權前後的會計利潤,在極端情況下,甚至訴諸會計造假。

其次,股票期權激勵機制有可能滋生“報喜不報憂”的氛圍,使高管人員不能及時、如實地向投資者報告公司的經營狀況。如甲骨文(Oracle)公司的執行長勞倫斯·愛利森(Laurence J。 Ellison)因在2001年行使股票期權賺取了億美元后才准許公司釋出業績預警,而備受投資者和監管部門的質疑和責難。

最後,股票期權激勵機制可能使董事會將太多時間精力耗費在薪酬事務中,忽略了對公司財務報告系統真實性和可靠性的監督。同樣是甲骨文公司,其董事會2001年度只召開了5次會議外加3次書面批准,而董事會下屬的薪酬委員會召開的會議和書面批准卻達到24次。董事會對財務報告疏於監督,客觀上助長了一些高管人員偽造賬冊,掩蓋真相,透過股票期權牟取暴利。

在世通、安然、Qwest等公司財務醜聞曝光5年後的2006年,一場開始席捲美國上市公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