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3 / 4)

不僅有日本人,還有被強制抓來的朝鮮勞工和中國戰俘以及許多國家的人。活著的人因失去親人,陷於痛苦之中無法自拔,還有人因受放射線傷害失明或身體逐漸衰弱,終日憂慮,又不得不活下去。

在盟軍的空襲以及原子彈轟炸下,日本的敗局已定。戰敗的日本滿目瘡痍,遍地廢墟。死亡人數有668 315人,其中是空襲的被害者。建築物的毀壞,以當時幣值計算,竟達4 967 000億日元,佔日本國家財富總額的42%。工業部門的損害更加嚴重,日本56種產業的生產裝置,僅存水力發電等5種尚具生產能力,其他產業全部破壞無遺。由於舊殖民地的喪失,生產所需的原材料無法取得,國民的糧食也告斷炊。因此,工人沒工做,國民沒飯吃,簡直是一幅慘不忍睹的戰敗地獄圖。

第二次世界大戰雖然是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最慘烈的戰爭,給世界和日本本國都造成了巨大的損失,但親身經歷過日本侵略戰爭時期的受害人卻越來越少了,為了不使那些悲劇再度發生,每個人,尤其是每個日本人,都應當學習和了解過去的歷史。

3.再度崛起(1)

20世紀60年代中後期,世界經濟史上最震撼人心的事件莫過於日本經濟的迅速崛起。一個資源匱乏的國家,在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慘重失敗後,卻出人意料地在短短20多年的時間內異軍突起,一躍成為當時繼美國之後的世界第二大工業國和經濟強國。是什麼促成了日本經濟的輝煌?二戰後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何在?

◆ 美國對日政策轉變

縱觀日本戰後經濟的發展,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戰後恢復時期(1945~1955年),在這個時期的10年裡,日本經濟不僅恢復到了戰前水平,而且為下一階段的高速增長做了大量的基礎準備工作;第二,高速增長時期(1956~1970年),這個階段日本經濟年平均實際增長率為10%。第三,穩定增長過渡時期(1971年以後),這一階段平均增長率為。日本經濟經過這三個階段的發展,除農業增長了1倍多外,其他各項均是跳躍式地發展。日本國民收入在世界各國國民收入的總計中所佔比率,在戰後20年內由3%上升到10%(美國約為30%)。從1968年以來,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僅次於美國,躍居第二位。可見,日本的再度崛起在日本經濟的“高速增長時期”就已完成。由此不難看出日本的再度崛起是多麼迅速,而這主要得益於美國對日政策的改變。可以說,美國對日政策的改變對日本戰後經濟復興起了決定性作用。由於美國的幫助,日本才把產業經濟恢復到戰前水平。

二戰剛結束時,日本經濟已處於極度混亂和疲乏狀態,瀕臨崩潰的邊緣。美國佔領日本的初期,對日採取的是“削弱政策”,其最突出的表現就是以拆遷裝置作為戰爭賠償,如:鋼鐵生產量限制在250萬噸以內,其差額部分———1 100萬噸的裝置,要作為戰爭賠償予以拆遷。全國工作母機生產裝置的1/2,火力發電廠裝置的1/2以及其他優良裝置,都要作為賠償加以拆遷。當時,日本用作賠償的工廠達1 100個,相當於平時工業生產能力的30%左右。為了防止日本東山再起,並按西方資本主義模式對日本加以改造,以利於美國進行控制,美國對日本進行了以民主、法制為基礎,從上至下的“民主化”改革。這一改革涉及日本社會各個方面。雖然這一切都是按照美國自己的意圖去實施的,帶有某些不徹底的痕跡,但為日本戰後走上和平建設,集中精力抓發展提供了可靠保障。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改革是1945年11月解散財閥、禁止壟斷的改革。盟軍總司令部下令凍結三井、三菱、住友、安田等15家財閥的資產,並確定56個家族為財閥家族,指定625個公司為“限制公司”。1948年2月,325家企業遭分解,其中三井物產被分解成約200個公司,三菱商事被分解成139個公司。儘管改革進行得並不徹底,但它畢竟剷除了日本財閥的封建統治形式,並使原先所有權和經營權合一的體制變為兩者分離的新體制,引起了一場所謂的“經營者革命”。

但是,美國對日本的一系列改革在推行的過程中引起日本國內形勢的很大變化,致使群眾運動不斷高漲,特別是工人和市民的反美情緒不斷加強。美國惟恐日本變成非美國家,加之美、蘇之間以及東、西之間的關係日趨緊張,美國終於在1946年3月實施了杜魯門主義,即對共產主義實行封鎖政策。於是改變了那種削弱日本資本主義的佔領方針,一方面大幅度地修改與此方針有牴觸的非軍事化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