舶製造來說再怎麼強調都不為過。因為製造船舶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最好的材料仍然是木材,要想製造出精確拼接的船就必須要把木材加工成要求的尺寸,但如果使用石斧、鐵斧的話是無論如何也達不到那樣的精確度。而鋸卻能把木材按照圖紙製作成各種規格。
公元前3500—前3000年,在埃及第一王朝時期,埃及人已經開始廣泛使用風帆,這種帆船也許還沒有那麼龐大,但對埃及的內河航運來說已經相當重要,基本能滿足埃及當時的航運需求。從埃及金字塔的建造來看,這種船已經能夠從尼羅河上游運載大量的石塊。從這方面來說,法老們沒有了這種船他們就可能永遠也沒有一個地下王宮,相反,如果沒有法老們對生命不息的強烈願望,埃及的造船業可能也不會領先於世界千年。
埃及的木板船大多就地取材於埃及常見的金合歡樹,這是一種材質輕而又較小的樹木。埃及人建造的木板船船底是由木板拼接而成,船殼用皮繩捆紮拼接,在木板縫隙之間用膠合劑等堵住水的滲透。當然,這些技術很多都是得益於紙莎草船的製造經驗。埃及的船船首和船尾高高翹起,彷彿象徵著一種驕傲,船內已經有了固定的槳手座位,桅杆為了增加堅固和穩定性也由一根樹木改為由兩根木杆組成,底部稍微分開,頂部合攏。並且,這時的埃及新月船已經不止一根桅杆,已經分為前桅、後桅,而且這些桅杆都可以豎起和放倒,用於調整風帆的繩索也已經相當講究。公元前2868年—前2613年,在埃及第三王朝時期,埃及用於內河航運的船隻就出現瞭如圖所示的這種桅杆可以起落的木板船,並擁有眾多奴隸槳手。
1954年,在埃及吉薩的齊阿普斯法老金字塔內發現了當時最古老的墓葬船殘骸,它是該法老的隨葬品之一。在法老墓東邊發現有3艘,但只剩下一些腐爛的木板和幾段繩纜,而在南邊發現的2艘儲存較為完好,其中有一艘船長米、寬米、深米,船的部件共有407件,包括船殼板、橫樑、槳、操縱槳、門及多種織物制的繩纜,還有一些散架的木構件和工具箱。後來,人們將這艘船復原,可以看出,這艘船船體細長,兩端翹起,平龍骨,船長已經達到4米、寬米、排水量40噸。
埃及齊阿普斯法老時代約為公元前2613—前2498年,可見埃及當時的木板船建造技術已經相當嫻熟。
到了公元前1200年,也就是在埃及第二十王朝的拉美西斯三世時期,埃及受到了來自北方的攻擊,這時埃及已經擁有了專門用於作戰的艦船,也就是說拉美西斯帝國已經擁有可以在內河上進行作戰的艦隊。拉美西斯的內河艦隊在佩羅錫克河口與北方入侵者展開了激戰。這場戰鬥後來被繪製在靠近西底比斯的勝利神廟裡。這時候的槳手已經被安排在船舷內側,可以免受對方的攻擊,而弓箭手或者船長則可以在高高的烏鴉座上射擊敵人或者指揮戰鬥。處於船尾的位置上已經出現了舵手,他的位置較高,這樣可以有開闊的視野,能夠靈活地把握船的航向。
東西方的交匯之點
“希臘是東方看到的第一個西方國家,同時也是西方看到的第一個東方國家。”而克里特島,正好位於東方與西方、海洋與陸地的十字交叉點,在這裡,歐洲第一個奴隸制國家誕生。
亨利·米勒在其小說《馬洛西的大石堡》中這樣寫道:“希臘有很多讓人驚奇的事情,這些事情不可能在世界任何其他地方發生。即使上帝幾乎在打盹,希臘也依然在上帝的護佑之下。世界各地的人們依舊在為一些瑣事而煩惱,希臘也不例外,但上帝的神力卻依然起作用。不論人們在做什麼想什麼,希臘是一片聖地。”的確,在地中海這個海洋世界中總是會有奇蹟發生。
希臘是一個多半島、多島嶼的地方,其中最大的半島是伯羅奔尼撒半島,最大的島嶼為克里特島,島嶼總面積約萬平方公里。境內多山,海拔2917米的奧林匹斯山是全國最高峰。克里特島位於地中海的交通樞紐上,記得有一句話說得很好:希臘是東方看到的第一個西方國家,同時也是西方看到的第一個東方國家。克里特島正好位於東方與西方、海洋與陸地的十字交叉點上,這也正是克里特文明誕生的緣由之一。克里特是歐洲最早進入奴隸社會的國家,克里特人建立了一個完整的奴隸制帝國。克里特文明大概在公元前2600年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但這時候埃及文明和兩河文明都已經走過了5000年的歷史。而克里特文明明顯地帶有埃及文明和兩河文明的痕跡——實際上,正是由於克里特島位於兩河文明和埃及文明交往的交通樞紐上才導致克里特文明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