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1 / 4)

小說:海上角逐 作者:精靈王

令他感到厭惡的人類之前,為了保留一個世界種子而讓諾亞製造了一個大木筏。上帝讓諾亞用一種歌斐木建造方舟,並把舟的大小和製造方法傳授給諾亞。此後,諾亞按照上帝的指示一邊趕造方舟,一邊勸告世人悔過其行。《聖經》以它一貫的誇張手法說諾亞在獨立無援的情況下,花了整整120年時間終於造成了一隻龐大的方舟。

按照《聖經》的說法,人類的第一隻方舟是上帝授予的。但其實人類直到舊石器時代,才能夠用獸皮將幾個樹幹捆紮在一起,這樣就出現了人類的第一隻木筏。它也許很難看,但美學在這時絲毫不重要。後來,人們又發現獸皮不會透水,於是,透過簡單的捆紮、製作,獸皮筏又出現了。這樣,人們終於征服了一些無法泅渡而又相對平緩的河流,人們既能夠擺渡到對岸,也可以乘坐這種木筏或者皮筏在河流上進行漁獵。

木筏或皮筏之所以最早成為水上交通工具是因為這種工具製作簡單,而且取材方便,樹木、竹子等都可以成為製作的材料。另一方面,對早期人類來說,運載量並不需要很大。很多筏的主要用途是小部落或是家庭使用,對他們而言,幾棵樹或竹子製作的筏完全能夠承載幾個人或一些獵物的運載需求。

自然,人類每進行一項發明的時候總是要向各個方向發展,人類在發現筏的作用後,各地的人們依據周圍環境所能提供的材料也製造出很多種筏。如在盛產蘆葦的地方製造的蘆葦筏;在有大量藤蘿的地方則製造出了藤蘿筏等。

對一些沒有風浪的內河來說,這種水上工具已經相當出色,平緩的水流不會使筏傾覆,這是筏的一個突出特點——它的重心幾乎就是貼在水面上,只要水流平穩,承載量適合,這就是一個理想的交通工具。所以,直到今天,我們仍能在世界各地看到有很多筏在使用,尤其在一些淺水地帶,幾乎不需要多少吃水深度的筏很適合在這裡使用。

木筏及皮筏在那時已經廣泛應用,成為主要的水上運輸工具。考古發現,在兩河流域,亞述帝國時期,底格里斯河岸上,距亞述的都城尼尼微王宮南400公里處有一處已經快要消失的庫克江德歇克神廟。在這裡發現一幅浮雕,其上畫有一批當時亞述人使用的內河圓筏和由皮浮囊製成的筏渡河的場景。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曾詳細談到過圖中圓筏,它以柳木為骨架,外蒙獸皮,然後填充乾草、麥稈或蘆葦。它一般能夠通航於內河或淺水湖泊地區,可以運送酒類、糧食、和紡織品等。

在東方歷史上同樣也出現了大規模使用筏的場景,並且即使是在船舶出現後仍然在大量使用。在中國楚漢相爭時期,據史書記載:“漢王劉邦二年,韓信伐魏王豹,陣船欲渡,臨晉而伏兵,從夏陽以木罌渡軍。”其中的木罌就是一種大型木筏,如圖所示,這種木筏結構嚴謹,捆紮技術已經相當熟練,能夠滿足平穩、寬敞的渡河要求,也就可以保障韓信的軍隊大規模渡河的需求。

有意思的是,早在公元前750年,亞述人很早就把皮筏改進為一種特種部隊使用的工具,他們聰明地把獸皮製作為一種充氣皮筏,這種皮筏實際上相當於一種浮囊,人可以趴伏在上面渡河,他們往往利用這種簡單而隱秘的渡河工具把少量特種兵送過河去。

。 最好的txt下載網

獨木舟——中空腐朽的樹幹

公元前6315年,荷蘭;公元前3000年,德國;上古時期,中國……這些地方都發現了獨木舟的蹤跡,此時的水能載舟,舟亦能載物。

在筏出現後,一時間流行的相當快,而且幾乎全世界都在使用它。但當人們對航行的要求越來越高的時候,筏作為最初級的交通工具就有些不能勝任了。因為筏有兩大限制:一個是浮力限制,筏所能提供的浮力很有限,由於它不存在吃水,因而同質量的木筏不能與同質量的舟船相提並論;第二個不利之處就是筏無法適應稍有風浪的大河航行。它實際上就是漂浮在水面上的一些捆紮的樹木或竹子,因而河水的任何波動都會對筏上的人或物產生威脅,他們隨時可能因為筏的傾斜而墜落水中。而且,筏這種水上工具如果製作的比較大,那麼操縱起來就比較難,沉重的木筏更是難以推進。而淺顯的筏上面經常會浸水,這樣很多物品在運輸途中就不得不考慮到防水的問題。

原始人類的這種窘境讓人感到尷尬,為此他們必須不斷尋找更好的辦法。於是,世界各地的人們如同展開了一場競賽一樣,開始嘗試各種新的渡河工具。

但人們直到新石器時代才想出比筏更合適的水上工具,這並不是因為這個時候的人們過於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