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最終能不能建築起一座教堂。而同時,因為有了這個教堂夢想的籠罩,也成就了這樣一個超出平凡的個體。
由此可見,“君子”這個《論語》中出現最多的字眼,他的道理永遠是樸素的,是溫暖的,是和諧的,是每一個人可以從當下做的;而那個夢想,那個目標,既是高遠的,又不是遙不可及,它其實就存在於當下,也存在於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一個真君子。
朋友之道(1)
一個人有什麼樣的朋友,直接反映著他的為人。
要了解一個人,你只要觀察他的社交圈子就夠了,從中可以看到他的價值取向。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人們常說:“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朋友在一個人的社會活動中無疑是非常重要的。朋友像一本書,透過他可以開啟整個世界。
但是朋友有好壞之分。良友益友可以給你帶來很多幫助,惡友佞友卻會給你帶來許多麻煩,甚至引你走上邪路。因此,選擇朋友就顯得非常重要。
那麼,什麼樣的朋友是好朋友?什麼樣的朋友是不好的朋友?怎樣才能交上好的朋友呢?
《論語》裡面給出了答案。
孔夫子非常看重一個人成長過程中朋友的作用。
孔子教育自己的學生要交好的朋友,不要結交不好的朋友。
他說,這個世界上對自己有幫助的有三種好朋友,就是所謂“益者三友”,是友直、 友諒、 友多聞。
第一,友直。直,指的是正直。
這種朋友為人真誠,坦蕩,剛正不阿,有一種朗朗人格,沒有一絲諂媚之色。他的人格可以影響你的人格。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時候給你勇氣,也可以在你猶豫不前的時候給你果決。所以這是一種好朋友。
第二,友諒。《說文解字》說:“諒,信也。”信,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