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龍四起,替李牧分擔了不少火力。不過為了減少不必要的麻煩,他還是帶著神農離開烈山部落,拉開了遊學的歷史先河。
僅僅只是種樹,怎麼配得上“神農氏”的大名。最起碼也得開創農耕時代,將五穀一起搞出來。
當然,醫道也是少不了的。作為三皇之一,沒有看家本事那可是不行的。
至於開通互市,發明貨幣也可以安排上。製陶冶金之術、削桐練絲首制琴瑟、制麻為布、削木為弓……也可以安排上。
要不要搞更多的東西出來,則取決於地皇證道的需求量究竟有多大。如非必要,李牧也不想搶後世人皇的功績。
畢竟,人族發展需要一個過程,一味的追逐功德反而是本末倒置。
何況超越時代的產物,也不一定能夠獲得功德,更大的可能是迎來無盡的業力。
比如說:在洪荒搞工業文明,見不到功德不說,天罰先給安排上了。
本質上,想要獲得天道功德,就必須要做有益於世界之事;想要獲得人道功德,就必須要做有益於人道之事。
現在人族三皇五帝能夠獲得天道功德,那也是因為人族正在獲得天地主角之位,有益於天地的進一步發展。
若是中途發生了變故,人族成為天地主角不再有益於天地的發展,甚至阻礙天地的發展,那麼不光天道功德沒了,就連天地主角之位都會搞沒了。
相對於天道功德,人道功德更加容易獲得一些,但洪荒世界終歸是由天道在主宰,人道功德可抵消不了天道業力。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何況人族現在還沒有萬卷書,就連啟蒙教材都是李牧編制的《武典》。
典型的練武從娃娃抓起,尚武精神那是槓槓的,完全契合洪荒世界“強者為尊的本質”。
一路走走停停,神農就像是一個好奇寶寶,不斷的進行各種嘗試,又不斷的做著記錄。
為了改變部落單一的飲食習慣,神農不斷的尋找可以食用的植物。尤其是遇到陌生植物,總是要驗證一番能否食用。
當然,有了李牧的教導,神農嘗百草的開啟模式也進化,先拿小動物做實驗品,確定沒有問道之後才會自己上。
苦頭吃了不少,可終歸沒有搞得毒發生亡,讓李牧安心不少。
真要是發生意外,他可沒有面子去地府撈人。玄門武道之祖的名頭雖然大,可地府終歸還是人家平心娘娘的地盤。
現在聖人尚未進入地府,一眾鬼神都是平心娘娘任命出來的,很少受外界影響。
一晃就是二十年,五穀尚未找到,但可供食用的野果、蔬菜,卻被發現了不少。
傳說中的《神農本草經》上面,也記錄了數百種藥材的藥性,距離編制完成估摸著也快了。
看到這一幕,李牧懸著的心放下了不少。可以確定了,他沒有找錯人。
相比之下,四處下注的群仙就悲劇了。輔佐人皇說起來簡單,可要具體操作那就麻煩了。
一個個都撲在部落治理上,根本就沒有把握住“地皇”的本質。因為仙凡觀念不一樣,還鬧出了不少笑話。
不過諸聖弟子終歸不乏聰明人,經歷了最初的失敗之後,在接下來的部落治理過程中,還是表現不錯的。
可惜這些中規中矩的表現,對整個人族談不上多大貢獻。想要讓他們輔助的潛龍成為人族共主,別人也不答應啊!
這年頭人族共主流行的是選舉制,唯有對人族有大貢獻,才有可能獲得眾多人族部落的支援。
不干涉前進方向,僅僅只是充當護衛的李牧,跟著憑感覺遊歷四方的神農來到一座大陣之前。
“賢者,我感覺裡面有機緣。”
看著有些興奮的神農,李牧暗自翻了翻白眼。這還需要廢話麼,他這個旁觀者都感應到了。
這種事情必不可少,能夠證道三皇的主,沒有機緣是不可能的。
相比伏羲的機緣自動送上門,神農的機緣還要自己出來找,已經算是低配了。
“那你就自己進去找吧,我在外面看著,不會讓人打擾你獲得機緣的。”
李牧淡定的說道。
幫忙是不可能的,經驗告訴他:機緣這種事情,外人出手幫忙只會越幫越忙。
至於神農的想法,李牧沒有心思理會。自家人知道自家事,收地皇入門,他還沒有那麼厚臉皮。
別看現在神農只是一個先天小修士,一旦證道地皇之位,瞬間就是準聖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