斬斷同嶺南王之間的因果容易,麻煩的是扶龍庭失敗的氣運反噬。若是沒有新的潛龍替我們承擔反噬,後果可不怎麼妙。
就算不計較一時的利益得失,誰又能夠保證新的潛龍,就一定能夠獲得勝利?
今時不同往日,我青雲宗已經無法承受兩次扶龍庭失敗的反噬。非凡萬不得已,我們不能輕言放棄。
如果嶺南王真的撐不住了,那就想辦法運作,讓他投奔真龍,換取一塊封地維繫封號以全其因果。”
……
就在青雲仙宗爭議不休的時候,嶺南之戰已然爆發。先是李牧和楚王出兵討伐嶺南王,緊接著南方各路諸侯又加入進來。
只不過各路諸侯,並沒有像嶺南王計劃中那樣,加入對兩大霸主的圍攻中,反而在尋找各自的目標下手。
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自然界的叢林法則,在這亂世之中展現了淋漓盡致。
諸侯們都有各自的算盤,大家都是按照自己的利益在制定計劃,並且採取行動的。
從大局上出發,結盟對抗南方三大霸主是最好的選擇。可符合了大局,卻不一定附和自身的利益。
若是都結了盟,大家還怎麼擴張地盤?
到了那一步,可真是強者恆強,弱者愈弱。
對眾多諸侯來說,要是不利用這場混亂壯大自身的實力,往後就沒有機會了。
基業初立,在短時間之內大家的根基都不怎麼穩,佔據一兩個州的諸侯,也未必比佔據六七個州的諸侯弱多少。
可隨著時間的推移,等大家各自消化了手中的地盤,實力差距就會明顯起來。
地盤越大、人口越多、資源越豐富,在亂世之中就越佔優勢。地狹民乏的小諸侯,終歸難逃被吞併的命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