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還應當給他們立上功德碑呢。我一直不知究竟該信誰。
“修復”大明宮真是“奇蹟”(2)
在文博“專家”嘴裡,文物古蹟都有深奧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這個“價值”如何體現?價值觀有怎樣的具體標尺和實際意義?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好像一直秘而不宣,是自己也說不出只是嚇唬外行呢,還是天機不可洩露呢?筆者原本以為,文物古蹟只有作為歷史是非的見證,對人們精神世界產生影響的文化,從思想角度有益今人,能分辨出*性精華和封建性糟粕,才能真正體現其價值;原以為,不作此分辨只喊空洞的“價值”,便容易強化人們的封建意識和盲目迷信;原以為,像頤和園這樣古蹟的存在,是可讓國人想起慈禧移用北洋水師經費修建園子的荒唐,覺悟到*治國的必要;原以為,圓明園的破殘遺蹟存在,最大價值是讓國人不要忘記羸弱而遭八國聯軍入侵的恥辱……對照文博學者的高見,我的這些認識看來是有問題了。
據稱:大明宮遺址修復工程“建成後佔地規模、歷史地位及欣賞價值與圓明園相當”。可我不知這“歷史地位”是用哪桿秤或哪種標尺衡量出來的,“欣賞價值”,又是什麼含義,怎樣判斷的。難道有圓明園那種作為受列強蹂躪留下恥辱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