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洪秀全的名字就在北京城裡掛了號,咸豐元年正月初五的聖旨中首次提到了這個名字,“金田村賊為韋政、洪秀泉等,恃眾抗拒”。從這道詔旨我們可以看到,大清朝的情報工作實在差勁,不搞錯了但洪秀全的名字,還混淆了太平天國的領袖排行榜,讓韋昌輝明目張膽地僭越了一回。
然而,這只是開始,接下來的十幾年中,大清朝的詔書聖旨裡將要不斷地提到這個讓愛新覺羅們頭疼不已的名字。這一年,另一個歷史人物也登上了她的舞臺,鑲藍旗人惠徵的女兒玉蘭兒被選入宮中,她姓葉赫那拉。
清朝方面調派提督向榮自橫州回師專剿金田,太平軍出大黃墟,擊敗向榮,洪秀全在此自稱太平王。在清軍的壓力下,太平軍焚燬大黃墟,入象州。三月間,清朝感到形勢嚴峻,任命大學士賽尚阿為欽差大臣,率都統巴清、副都統達洪阿,兼程前往湖南、廣東一帶負責指揮排程,並特賜遏必隆刀以壯行色。賽尚阿四月離開北京,但此刻負責前線指揮的李星沅忽然病故,朝廷只得以賽尚阿補缺。五月以後,清軍總算調來大量兵力,在軍事上取得一些優勢。
八月中旬,迫於清軍的壓力,洪秀全等人決定,自紫荊山區突圍。逆濛江而上攻永安城,蕭朝貴和石達開率陸路軍前驅,馮雲山、楊秀清率水軍沿江而進。西曆一八五一年九月二十四日,太平軍先頭部隊抵達永安城下,隨即展開進攻。到晚間,太平軍攻入城中,八百餘名清軍被殲滅,這是太平軍攻克的第一座城池。
三、永安建制(1)
永安城為州治所在,是一座繁華堅固的中型城市。攻克這座城市後,洪秀全一家於十月一日進駐原知州衙門。城中一些富豪人家被抄家,抄家所得被納入“聖庫”,以資軍用。但總的來說,太平軍的紀律是相當不錯的。在永安城裡,太平天國建立起了自己的一整套制度,被歷史學家稱之為“永安建制”。
在這裡,太平天國頒佈了由馮雲山在三年前就制定好的一部《太平天曆》,這部曆法中西結合,定一年為三百六十六天,分為十二個月和為期七天的禮拜,還保留了傳統的二十四節氣。
更為引人注目的是,太平天國在這裡建立起了自己的一整套官僚制度。
洪天王年僅兩歲的兒子洪天貴福被封為“幼主”,稱“萬歲”,以後的兒子則一律稱為“殿下千歲”,女兒們稱為“金”。軍中高階將領稱作“大人”;中級軍官到兵頭將尾的兩司馬,被統統稱為“善人”;其子女,男的被稱為“公子”、“將子”,女兒被稱作“玉”、“雪”;女將領被稱為“貞人”。各級頭目的妻子被稱作“貴”,並根據丈夫的具體職銜細分為“貴嬪”、“貴姒”、“貴姬”、“貴嬙”不等。
洪秀全為“天王”,稱“萬歲”;楊秀清為“東王”,稱“九千歲”(沒錯,就是和明朝著名宦官魏忠賢一樣的歲數);蕭朝貴為“西王”,稱“八千歲”;馮雲山為“南王”,稱“七千歲”;韋昌輝為“北王”,稱“六千歲”;石達開為“翼王”,稱“五千歲”。以東王節制諸王,其他各人或稱軍師,或稱丞相等。為了避洋上帝“爺火華”的諱,所有的王都不能稱“王爺”,洪秀全自己也以身作則,不稱“帝”、“聖”、“上”等,僅稱“主”。
從這些森嚴的等級制度我們可以看到,號稱“天下多男兒,皆是兄弟之輩;天下多女子,盡是姊妹之群”的太平天國,也並不是想像中的那樣“平”。
太平軍的軍制,是知識分子馮雲山借鑑《周禮》設計出來的,以五人為“伍”,設伍長;五“伍”設兩司馬;四個兩司馬編制設一卒長管轄……依次五五進位,再往上則是旅帥、師帥、軍帥。一軍轄五師,理論上有一萬三千一百五十五人。但楊秀清、蕭朝貴這兩個“不識得多字墨”老粗對此頗不以為然,認為這一軍制並不實用,馮雲山純粹是在賣弄學問。
太平軍在永安沒有站住腳。雖然他們此時已有兩萬多人的實力,但清軍迅速趕來,到一八五一年底已集結了四萬六千人。十二月十日,號稱敢戰的清軍猛將廣州副都統烏蘭泰,猛攻永州外圍防線的要點水竇村,當時還未被封為西王的蕭朝貴身負重傷,村子失陷,整個防線陷入被動。兩天後,傷勢惡化的蕭朝貴被封為“八千歲”,一週後,洪秀全下詔封“五王”,這時候蕭朝貴才成為“西王”。因為這場重傷,原本平起平坐的楊秀清、蕭朝貴兩人涇渭立分,形成了楊秀清一人獨大,以東王身份節制諸王的局面。
次年四月五日夜至次日拂曉間,太平軍自清軍防守薄弱的永安東南突圍,清軍追擊中伏,烏蘭泰中炮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