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經歷官司糾紛後,他遇到了陳淑芬,這位對他的事業有至關重要的人。同時,因為和唐鶴德有了越來越深的關係,對感情的感悟更深,演藝能力也跟著提升,演藝事業蒸蒸日上。他一方面想要追求自己真正的感情,但另一方面又擔心這段感情自己能否經營得好,又要擔心自己的同.性.戀情會給自己的未來帶來負面影響。
他不知道該如何選擇,一邊是有坐牢風險對自己事業會造成衝擊又被自己的舊觀念認為對方“不公平”的同性之愛,一邊是趁著事業上升努力賺錢找個異性過上安穩的主流生活……
對社會價值感需求度比較高的張國榮,在感情上迷茫了。
這階段他們的矛盾比較激烈,吵架砸家也有可能。
最遲在這一年夏天的時候,張國榮和唐鶴德再次分手。而這次分手明顯和上次不一樣,這次張國榮有一個“後撤”的嘗試。楊諾思出現了,這是張國榮的舊有觀念在做最後的掙扎,選擇和她交往。
楊諾思,是張國榮對所謂“正常”生活的最後嘗試。
張國榮和楊諾思交往時間非常短,只有楊諾思在香港過暑假的這段時間,等她回去讀書後,兩人的交往關係名存實亡。張國榮和楊諾思只是非常淺層關係的嘗試,沒有交心就已經夭折。
值得注意的是,就算是嘗試,張國榮這次選擇的楊諾思和他的前幾任好感物件都有非常大的區別。我們把毛舜筠、雪梨和楊諾思放在一起比,就很容易看出楊諾思的特殊之處。一是,楊諾思的家世很好,人品很好;二是楊諾思本身很優秀,比另兩位多了精英氣質。
人品好、精英氣質,這像誰呢?
唐鶴德。
在張國榮眼裡,楊諾思簡直就是性轉版唐鶴德。
他選擇的型別已經完全變了,他喜歡的型別已經是唐鶴德的樣子了。就算迷茫了、分手了、後撤了,他還是按照唐鶴德的條件來找物件。
有人說,如果一個人對自己喜歡什麼樣的物件有很具體的輪廓時,一定是心裡有這麼一個人存在了。
經歷了和楊諾思的短暫交往嘗試後,張國榮終於意識到,他無法逃避自己的內心。就算需要揹負巨大的社會壓力,他也不想放棄自己內心中真正深愛的人。他和唐鶴德之間的深度關係已經讓他離不開唐鶴德了,淺層關係分離不難,但一旦建立了深度關係,分離就很難了。即使是出現了和唐鶴德比較相似的性轉版都不行。論條件,楊諾思確實很接近唐鶴德,但真正的愛與條件無關,只與那個人有關,心裡有了那個人,就只能是那個人。
就算楊諾思有著社會意義上的性別優勢,可以讓張國榮免除因同性戀情帶來的風險,但這已經不重要了。到了這個地步,張國榮的物件只能是唐鶴德。楊諾思的出現,可以說是絕了張國榮對所謂“正常”的比較輕鬆的符合主流生活的幻想。所以,他和楊諾思的這段感情雖然短卻很重要,可以看做是張國榮對感情認知的一個新臺階。在她之後,張國榮尊重自己的內心所想,義無反顧地往那條很難的路上一去不回頭了。
插播一下,為什麼說選擇和唐鶴德談一場專一又美好的戀愛很難呢?因為當時同性戀被視為是不道德的、犯罪的。即使現在,雖然香港法律已經改變,同性.戀情不再入罪,但社會對同性.戀的態度仍然存在偏見和歧視。張國榮是一個很勇敢的人,1997年,他在自己的演唱會上公開示愛唐鶴德,當時的他已經成為了一個巨星,透過自己的努力擁有了很高的社會地位,但他仍然因此而在公開場合受到羞辱和嘲諷。尤其是後來金馬獎主持人劉若英和頒獎人秦漢毫不尊重人的內涵言論羞辱性極強,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