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1 / 4)

小說:起點 作者:

炒出個與眾不同的品位來。

他嚐遍了蕪湖名家瓜子後,又背上挎包鑽進“東方紅”江輪的大通艙,溯江而上奔南昌、武漢,順水下蘇州、上海,瞭解各地瓜子行情,將各地瓜子都買上一包。回到家中,他把瓜子攤了一桌,手把一杯清水,輪換品嚐各種瓜子的滋味兒,每品完一種就漱口再品。年廣九終於悟出竅門來了:要想瓜子炒得好吃還又好嗑,一是配料,二是火候。於是他就邊炒邊摸索,每炒完一種,便揣上幾包上街,悄悄攔住過往行人求他們幫助嗑嗑這瓜子的口味和生熟程度如何?滿意不滿意?

就這樣,年廣九博採眾議,反覆改進,大鍋小炒,精製配料,逐漸形成了風味獨特的“傻子瓜子”:甜中帶辣,鹹裡透鮮,融南北口味於一體,一嗑三瓣。終於把“傻子瓜子”賣出了名氣,撒向全國各地。1984年,“傻子瓜子”日產1�8萬斤,僱工103人,遠銷全國20多個省市和香港市場。1985年4月,美國駐上海領事館副領事訪問安徽,特意要求安排在蕪湖參觀“傻子瓜子”工廠,其後英國《金融時報》,美國VOA電臺等相繼在海外為“傻子瓜子”揚名。

“傻子”的頭腦和生意經全國許多報刊都相繼刊登過“傻子瓜子”的報道,可寄來的文章,“傻子”從來一篇不看,也沒法看,因為他是地道的文盲,一天學也沒上過,總共會寫5個漢字:“年廣九”、“同乙(意)”,“意”字不會寫,只好寫成“甲乙丙丁”的“乙”,不過不識字也難不倒他,目睹不行靠耳聞,他可以從收音機、電視機中感知中央精神,可以靠秘書處理文牘協議。別瞧他不識字,他頭腦中裝的東西一套一套的。新奇的見解層出不窮。他說:“在中國做生意光有經濟頭腦不行,還必須有政治頭腦,要長兩個心眼。”他還說:“現在中國瓜子市場才開發了一半,沒有一個真正的瓜子市場。臺灣只有10來個瓜子廠,可面對全世界銷售。臺灣商人有眼光,他們在江蘇淮陰縣與農民訂約,種了5萬畝瓜田生產瓜子,賺了很多錢,我們還在睡大覺,思想沒開放,經濟頭腦趕不上,中央精神就落實不了。”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年廣九與“傻子瓜子”的兩次沉浮(2)

年廣九雖是大老粗出身,目不識丁,但他做生意卻鬼靈鬼精。人們問他怎樣才能當一個合格的經營家時,他一本正經地說:“我年輕時在瓜果攤當過學徒,跟在老闆後頭跑,看著他們怎麼說話,辦事,長見識,這些都懂了,才能正式上崗位。”

年廣九也曾短期在飯館、油行、布行等行業幹過,對炒貨行業的一招一式,他更是內行。他做生意是憑他的直覺和經驗來處事的,思路十分敏捷。有一年當他聽到大西北生產瓜子的地區遭災的訊息時,他第一個本能的反應,就是立即派人去搶購原料,因為他嘗過貨源枯竭的苦頭,沒有了貨源,也就沒有了他的“傻子瓜子”。

1984年,江西吉安食品廠廠長4次來蕪湖,與炒貨行業商議聯合辦廠,均未有結果。年廣九得知後,直接到當地考察了一次,當下即拍板定案。江西吉安縣地處山區,交通不便,經濟不發達,別人認為是劣勢,但他卻看到有發展的潛力。他常有一句口語:“越是困難越能見勝利。”他說這些地方交通不發達,外邊的商品運進去很困難,但越是買不到的東西,就越好賣,這是潛力很大的市場。人們都佩服他有長遠的商業眼光。

一個“傻子”帶動一座“瓜子城”

1978年末,那個事關中國大命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以後,全國的新聞媒體都在尋找能夠體現時代特徵的典型,“傻子”年廣九炒瓜子致富、他的傳奇經歷以及年廣九的獨特個性,令許多新聞界同行趨之若鶩。筆者也曾在1984年專程去“瓜子城”……蕪湖市進行了專訪,後於1985年在《新觀察》雜誌上發表了《年廣九和他的傻子瓜子》的長篇通訊,當即由《讀者文摘》轉載。由於媒體的介入,年廣九在公眾面前的形象也開始越加透明起來。

蕪湖這座瓜子城的崛起,緣於“傻子”年廣九的帶動。有不少蕪湖人從事炒瓜子是步了年廣九的後塵的,年廣九在前面探路,他們只是他的尾隨者和合作者。曾經有過“米市”這個光榮稱號的蕪湖市,在年廣九和他的“傻子瓜子”的帶動下,才再一次輝煌了起來。

從1981年秋天起,沉寂了多年的蕪湖瓜子行業驟然復興。4年中,瓜子市場異軍突起,名牌林立,湧現出一群聲名顯赫的瓜子大王,出現了57家瓜子公司、工廠、商店,其中38家是個體戶。據當時蕪湖工商局個體科科長介紹:這38家是領取了專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