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大大的“心”形圖案,盤裡還有一杯熱牛奶、切成半圓形的草莓……
音箱裡放著悠揚的樂曲,仔細聽,歌詞是:
“I can’t wait to fly…”( 我等不及要去飛翔…… )
“Mom,you give me a life,you give me a love。 It is broken my heart to hear you say goodbye…”( 媽媽,你給了我生命,你給了我愛,聽你說再見讓我心碎…… )
此情此景此音樂讓做媽媽的受不了了,眼淚止不住地“刷刷”流了下來。
“看看,女兒做飯給你吃,怎麼還掉眼淚啊!是不是做得太難吃了?”海濤強忍心中的激動,打趣太太。
等到吃完早飯要出發了,他們發現女兒已為大家準備好了礦泉水和零食放在各自的車上。
爸爸的那個裝有各色零食的包包裡,有他平時最愛吃的一種中國烤花生——花生外殼已被女兒細心地剝掉,只把花生米裝在塑膠袋中。
海濤把那包花生米拿起來,撫摸著,再也忍不住,一個人在車裡痛痛快快地哭了出來。
他一邊開車,一邊吃著女兒剝好的花生米,心潮起伏。
這是他此生吃過的最好吃的花生米!這個時刻,他是那樣滿足,那樣幸福,覺得自己對女兒的所有付出都值了。
經過獨立生活鍛鍊的女兒,如今,已能夠體會到父母對她的愛,並且開始體貼關心父母,是真真正正地長大了。
海濤想告訴那些正處於被反叛期的孩子折磨得焦頭爛額的父母:要對自己的孩子有信心,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不要對孩子說過激的話,說傷害彼此的話,說難以收場的話。
叛逆期很快就會過去,孩子終會長大。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一件小事看中美父母的不同
朋友給我講了一個真實的故事。
一位中國母親去參加會議,回程時和一位男同事還有他們的頂頭上司坐在一輛車上。他們三個人年齡相仿,都有美國學校的博士學位,家裡恰巧也都有一個正在唸初中的孩子。
他們所在的州在八年級末,也就是學生初中畢業前夕,會舉行一次全州統考,共考五門主課,主要目的是為了檢測各個學校的教學水平,考試成績寄到家裡,按照特優、優、良、及格和剛入門五個級別打分。
男同事隨口問起中國媽媽,她兒子這次考試的成績怎麼樣,中國媽媽長嘆一口氣說:“我真是太失望了!”又說:“我已經和他的老師聯絡過了,準備讓他放學後再參加一個補習班。”
男同事無不同情地說:“這可有點糟糕啊!我女兒這次考試有一門課得了特優,還有兩門課得了優,剩下的兩門是良,我和她媽媽都非常高興。”
上司接了話茬說:“你女兒真是太棒了!我兒子只得了三個優,兩個良。”轉頭問中國媽媽:“你兒子到底是怎麼回事?”
“嗯,他有門課得了優,只差兩分就可以拿到特優了。”
“那剩下的四門課呢?”
“剩下的都是特優。”中國媽媽回答。
“你說你特別失望?!”
“我失望的原因在於他沒能像我們期望的那樣五門課都拿全優!”
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出,中國父母和美國父母對孩子學業的要求差別有多大。
中國父母重視孩子的學業成績,到了錙銖必較的程度。中國父母願為孩子的教育犧牲時間和金錢,只要孩子取得好成績,其他的都不在話下。而很多美國家長則更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卻很少過問孩子的學習情況。在美國人的觀念中,學習是學校負責的事,家庭是培養孩子品德、愛心,讓孩子健康成長的地方。
中國的父母對孩子充滿期待,會給孩子設計未來,希望孩子達到父母設定的目標。美國父母對孩子沒有期待,沒有要求,每個孩子成為他自己就好。
中國父母往往一心要教育出在學業上最優秀的子女來,他們永遠在逼孩子讀書。美國父母讓孩子享受自己的童年:去運動、去交友、去野遊、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成為一個全面的人。
在美國,華裔媽媽們湊到一起說起孩子,話題就是學習成績、AP選課、SAT考試,並以子女的優異學習成績為驕傲。而美國媽媽們湊在一起談論孩子時,不怎麼談孩子的學業,孩子的成績更是比較隱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