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爾福”,已向美國政府申請破產保護;美國第二大電器零售商“電路城”(Circuit City),2009年1月15日宣佈讓美國的567家商店清盤,而公司已早於去年11月申請了破產保護。危機也擴散到美國的近鄰加拿大——北美最大的電信業巨頭“北電網路”,在1月上旬向加拿大政府申請了破產保護。樹大根深的行業巨頭在風暴中顯得如此脆弱,中小企業的境況就更加糟糕,危機已讓眾多的中小企業直接面臨倒閉的風險。
第六章 百年一遇的機會(8)
為了減輕負擔,歐美國家的企業開始了大幅度裁員:僅在2009年1月16日這一天,全球就有20多家著名企業同時釋出裁員令,其中GE宣佈裁員萬人,美國第二大汽車出租商赫茨公司裁員4000人,美國超威半導體公司裁員1100人,義大利菲亞特汽車公司和南非德比爾斯鑽石公司也宣佈大面積裁員。
從華爾街颳起的這場金融風暴,已給歐美實體企業帶來一場百年不遇的災難,危機讓眾多的實體企業的資金鍊條發生斷裂,消費市場出現了萎縮。
金融系統的力量是強大的,這不僅表現在對市場發展的正向推動作用方面,也表現在當它自身出現問題時對整體經濟的破壞作用方面——當“血泵”出現了故障,連線在金融血管上的所有經濟體即刻處於失血、休克狀態。危機導致企業信用凍結,銀行停止向貸款,企業週轉執行的必要血液瞬時凝結,於是大批企業紛紛陷入泥潭中動彈不得,通用、福特、克萊斯勒這樣的大傢伙即是如此,而以短期借貸為主的中小企業的境況就可想而知,它們直接面臨著倒閉的風險。
與此同時,危機讓普通的美國民眾也從“美國夢”中清醒過來,他們節省開支,減少消費,勒緊腰帶攢錢。而消費的減少更直接影響了企業的資金回流,從而加重了企業的困境。
以往的美國人民一向是“樂觀主義者”,他們很少存錢,喜歡用貸款去透支未來,因為他們普遍相信明天會比今天生活得更好——既然施瓦辛格這樣的影星能做加州的州長,奧巴馬這樣的非洲移民後裔能當上美國總統,那自己的明天還有什麼是不可能發生的呢?於是在政府的寬鬆貨幣政策支援下,大家都在拼命消費,“次貸”之所以盛行,其社會根源也在這裡,否則放在中國或是日本,人們只喜歡攢錢,危機就不會發生了。但現在,危機一下把所有的美國民眾都打懵了,無數透過“次貸”住進寬敞房屋的人,一夜之間就被驅趕出來,流離失所。那些沒有存款的人,未來一片渺茫。於是,人們便開始節儉消費。
而消費的減少使得企業產品變得剩餘,企業不得不減少開工、裁減人員、降低成本,這又影響到產業鏈條上的上游企業,使得經濟復甦變得更加遙遙無期,市場回暖的歷程將更加漫長,整個的美國經濟便步入了一個下降通道。
眾多的歐美企業在泥潭中掙扎,等待著“拯救者”的降臨,而美國政府卻力不從心——僅僅為了拯救“兩房”、AIG等華爾街的幾個金融寡頭,美國政府就投入了幾千億美元的資金,而窟窿卻越補越大,更多的金融企業難以自保,美國政府傾力出臺的7000億美元救市計劃已是杯水車薪。因而對於眾多處於困境中的實體企業而言,美國政府已無力救贖,只能任其自生自滅。
這就為那些希望出海併購的中國企業提供了一個極其難得的併購機遇。
2。 霸主輪流坐
唯物主義告訴我們,世界是運動和變化著的。這個觀點用在歷史發展觀上也是如此:沒有一個國家生來就是強國,也沒有一個國家會永遠強大下去,一切都在發展變化,相互轉化。這既適用於歷史,也適用於現在和未來。
分析一下近代史就可以知道,在美國取得“世界霸主”地位之前,已有許多國家先後榮膺了這一稱號,包括西班牙、荷蘭、英國等。這些國家之所以能在歷史上的某一個時代崛起,佔據世界市場的領導權地位,既有它自身發展的內因,也有大環境因素的扶持。一個新的“霸主”能夠興盛起來,總是因為老一代的“霸主”國家國力逐漸衰落,從而給這一時代的其他國家留出了發展的空間。此時那些能夠抓住機會順勢而起的國家,就會成為新一代“霸主”,這與中國“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是一個道理。而這種機會往往是時隔百年才會有一次!
第六章 百年一遇的機會(9)
近代史上第一個真正成為工商業“世界霸主”的國家是荷蘭。這個國家直到16世紀早期還受著西班牙的統治,在取得獨立後,開始大力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