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爾開宗明義地指出,“表徵是透過語言生產意義”,是“你賦予事物以意義的方法”。①
福柯的制度論:話語、權力與知識
福柯的制度論值得特別提出來討論。這是因為,在後現代學者中,福柯特別重視從制度角度研究權力話語。對於話語和表徵,如果說布林迪厄關注的重心在權力和資本,那麼可以說福柯關注的重心就在制度。
福柯非常清醒地將制度進行了問題域的劃分。對福柯來說,權力並不“以一種鏈的形式起作用”(相當於說不是以X的軌跡,即理性的方式起作用),權力是迴圈的。它從不被一個(如X點那樣的)中心所壟斷。它“經由一個網狀組織被配置和行使”,這個網就相當於K域網路。它並不是朝下發射的,即不出自一個來源也不出自一個地方。就是說,權力不是從X點向下面的K域發射,而是滲透於K域網路的每個節點權力關係,滲入社會存在各個層次,並因此被發現在社會生活的每個地方都在運作。②制度無非就是這個分散式的權力網路的執行規則,這種制度顯然是後現代意義上的制度。
福柯的另一個思想是權力與表徵(世界三的符號)的關係。在這點上,他與布林迪厄的思想相近,都是認為權力的資訊存在具有相當的獨立性,它不光是世界二中現實權力的能指,而且這種能指本身正在變成資訊化的所指。製造出真實,並且成為行為。這種以世界三為依託存在的權力,把意義權力化,把權力意義化,演變成為一種新的現實,一種甚至沒有世界二的直接所指的新現實。它同世界二的權力及其能指一起,將整個世界籠罩在知識權力之下。
福柯認為,與權力相關聯的知識,有權使其自身真實。一旦被應用於現實世界,就會“變成真實的”。虛構的事實由於與權力相結合而成為比真實“更加真實”的事實,具有對於實踐和行為的控制力。福柯後期特別關心知識如何透過特殊制度而運作,這種制度無處不在地規範人的行為。“既不存在離開某個知識領域的相互關聯的結構的權力關係,也不存在任何不同時預想和構造各種權力關係的知識。”①福柯將知識與制度結構完全一體化了。
在《規訓與懲罰》中,福柯提供了一個後現代制度分析的範本。福柯透過觀察法國規訓和懲罰罪犯的體系,研究了一種非正式、非理性形式化的,存在於K域的全方位的,體現於符號、話語和行為中的制度,這種制度用來進行個性化的懲罰,根據每個人不同的話語構成體接受權力規定的各種規範。福柯將肉體置於權力/知識場的中心,因為肉體一定是存在於K域的(在X點上沒有肉體的存在),一定存在於節點(肉體是最形而下的,是必須由每個人“親自”擁有的)。
福柯的制度論為人們提供了一個關於後現代制度如何可能的非常現實的描述。對於懷疑後現代制度是否現實地存在、認為是理論虛構的人,具有很好的釋疑解惑的作用。
從表徵的角度看,沙爾科的學術“秀”,是話語權力製造出的真實。無論女病人的歇斯底里症是被誘導還是表演,都籠罩在沙爾科有意營造的話語權力之下。
沙爾科的“實地真人演示”證明了福柯說的,與權力相關聯的知識,有權使其自身真實;一旦被應用於現實世界,就會“變成真實的”。虛構的事實,由於與權力相結合,而成為比真實“更加真實”的事實,具有對於實踐和行為的控制力。
第七章 後現代經濟——福利(1)
一切堅固的東西都煙消雲散了。
對福利論來說,這意味著一元化的有錢意義上的福利“煙消雲散”為多元化的幸福意義上的福利。
當堅固的世貿大廈在恐怖主義分子的一擊之下煙消雲散後,美國人的有錢再也不是快樂的有效保障了。恐怖主義不能降低美國的總效用,卻可以降低美國的總福利。
在網際網路上,中國、印度成千上萬的青少年,在沒錢的狀態下,不分日夜地享受遊戲的快樂。
日本興起了繼明治維新之後又一次偉大的歷史轉折,將國民酷總值—福利碎片化—作為經濟發展的目標。
在後現代狀態中,福利多元化為碎片。
後現代主義讓我們發現,還可以思考“讓世界恢復堅固”的反問題:網路中的個性化何以可能?具體來說,多元化、碎片化的福利何以可能?
網際網路實踐中的福利問題
迪努、畢山諾、若季妮的多元價值選擇
安娜帕娜想用同一筆錢,僱用三個失業工人中的一個。僱用哪一個,才能讓這筆錢對窮人幫助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