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與洞的形狀,視為仙境而賦予靈性和神秘感。於是人們選擇石時以其的形狀、洞眼、聲質、光澤、色彩、皺面俱佳者置於盆缽、幾座內。佈置在庭園中、廳堂裡、几案上,每日觀石似與神山相視,感受其中的外在美體,感悟其中的內在神韻。更從美石中找到自己的真愛,一種僅可神會而難言傳的感觸與審美的視覺與心靈享受。賞石、藏石自古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現象,以石的形色予感化,以石的韻味施教化。自秦漢始歷朝歷代都有諸多有關石文化的專著、繪畫和傳說,以文談論、傳達賞石之道。
餘啟明走近石供,用手撫摸著夕陽斜照灑滿金光的“玉玲瓏”巨石,而後又連退後幾步,變換角度對著石頭上下左右地不住端詳,那充滿愛惜的神情如同在美術館裡欣賞一件珍貴油畫、雕塑佳作一般。巨石的背面種有濃密的竹子折擋住了光線,形成石前石後明暗對比強烈。陽光下的“玉玲瓏”石看上去:石的立體感愈發強烈,光和影的作用使巨石中或通孔或盲孔的大小洞眼顯得更深幽、通透,悅目之極。他依心中的意象默誦:蟒蟒蛟龍圍堰,峰巔壑縱矗立,蘊潤紫氣玉質(物象);橫空浮升之勢,臃儀凝脂之態,仙風道骨之韻(心象);大氣象也。
激情湧動的餘老此刻因賞石的以文教化,心中又泛起曾經體驗過的意識,一種尚不清晰的概念,一種流動著的卻未能把握的,有關於盆景是什麼的求索思緒,而不是諸如在《辭誨》等書籍中看到的有關盆景一詞彙的字面解釋:用木本植物、草本植物或水、石,經過藝術加工,種植或佈置在盆中,使成為自然景物縮影的一種陳列品。如此評介太膚淺,缺失以文教化的功能。那……盆景到底是什麼樣的,也就它在人們心裡的位置,這樣更深層次的一種文化概念的潛意識。“石供”他想,“石供……石供是供人貼近它,一種零距離的觀賞石藝術形式,親近山川……盆景的道是什麼?”餘啟明捫心自問地長時間地寧立在名石前冥思苦想,其仿若形神分離般茫然地望著前方,他在腦海中苦苦地追索著、捕捉著什麼。卻仍是不得要領,他回到賓館食無味,寢不寧的。 電子書 分享網站
三十三
在上海植物園師生二人觀賞到更多的海派盆景佳作,上海地處長江出海口的地域氣候很適宜植物生長的自然條件;上海對外開放的悠久歷史和對外來文化寬厚的吸納能力;賦於了海派盆景很強的藝術包容性,這特徵恰恰又構成海派盆景的藝術風格。在這個人文環境與自然氣候適宜萬物生長的地方,盆景有更多的樹種:蘇鐵、五針松、黑松、真柏、六月雪、赤楠、佛肚竹、鳳尾竹、三角楓、羅漢松、金錢松等製成的樹樁盆景。有更多的不斷的藝術創新,造型多是自然式,技藝科技含量頗高。他們對樹幹和主枝的彎曲用金屬絲和螺紋栓的配合來完成,故樹樁多呈圓滑的曲線,有曲有伸,曲伸自如;側枝多呈剛勁的折線,作品造型有剛有柔,剛柔相濟,並且整個樹樁盡顯巧工之美卻少有人工痕跡。在眾樹樁盆景中百年樹齡者不在少數,而且棵棵極具姿勢,令人過目不忘。其中一株樹樁題名:“拂雲擎日”,單獨放置在一件硬木雕花托架的老樁六月雪盆景更是惹人愛惜,整個樹樁植於蒲包口的圓形古盆中,樹樁懸根露瓜,主幹巍然挺立,扶搖直上,彷彿穿入雲霄,一副拂雲擎日之勢氣度非凡。盆中樹樁枝幹挺直,分枝虯曲,葉稀疏且落滿白色,小花,潔白如雪,恰時值陰曆六月更顯寒暑交融的景緻,別有一番情趣。觀園內有諸多的五針松盆景,其樹樁低壯,樹冠一般呈三角的造型並且栽種在盆中間位置的形態,呈現出異國風格的痕跡。它的存在彷彿在提醒人們,回想起上海園藝歷史,七十多年前的日本人在中國的上海曾經創辦過不少的園藝園,其中所養的盆景,在日本戰敗投降後被國人接收為國有的那段,於上世紀四十年代中期的發生的故事。
植物園收藏的山水盆景更顯海派特色,一般作品主題明確,造景遠近得體、層次分明且多變。在對山的高低、樹的參差,岸的曲折,坡的陡緩,水面的狹闊,特別是佈局構圖極其考究,盆中景的空間錯落有致,一般採用斧劈石、英石、宣石和石筍石等製成山峰,其臥峰蜿蜒曲折,豎峰萬綱競高。觀賞海派山水盆景,遠觀氣勢磅礴,近賞紋理請晰,作品耐咀嚼耐尋味。許多的中大型樹樁盆景多用淺口礬石盆或大理石盆,而且其題名或擬人富有詩意言情或借用典故神話寓意明志,更見海派盆景人超越盆景園藝性的“畫外功”功底。出自他們之手的盆景作品個個出落得精、新、奇、特,作功精細;用材技法不斷創新;作品標新異立,技藝不凡;特異的造型、特大特小的佳作;海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