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3 / 4)

小說:"樹供"的傳說 作者:垃圾王

有什麼收穫,不過《紅樓夢》書中確是有兩處有關盆景的描寫,一處第四十四回,史太君兩宴大觀園,賈母來蘅蕪院薛寶釵處,見其住處陳設佈置樸素,生愛憐之意叫來鴛鴦,吩咐道:“你把那石頭盆景兒和那架紗絲屏,還有個墨煙凍石鼎拿來,這三樣擺在這案上就夠了。再把那水墨字畫、白綾帳子拿來,把那帳子也換了”;還有五十三回是……”不待餘老講出,李館長笑著高聲接過話茬:“寧國府除夕祭家祠”,餘老心領地衝李館長笑笑,卻仍興致不減地繼續講道:“正月十五晚開夜宴,賈母花廳上擺了十來席酒,每席傍邊設一幾,几上設爐瓶,焚燒御賜的百合宮香;又有八寸來長,四、五寸寬,二三寸高點綴山石的小盆景,俱是新鮮花卉”;最後半句話倒李館長嘻笑地應合著共同道出,兩人不禁開懷大笑起來。笑罷,李館長仍是一臉認真地說:“用古樹根作胎燒泥製作樹根狀花盆事都是民間傳說關無文獻記載,還講窮困潦倒時的曹雪芹曾經作鳳箏賣呢,傳說不足信。倒是有機會想去北京西山腳下的正白旗村走走,看看曹雪芹舊居,據講有不少詩作寫在牆皮上?”餘啟明笑道:“是有,我曾在二十年多前,在剛剛發現此處故居時看過,滿牆的詩文,用各種形式抄寫在牆上,有園環狀、扇形狀很有點講究的,讀起來也很有趣味。當初是該房主人北京二十二中學語文教師夫妻倆人退休來老宅居住,收拾房子時在颳去外牆皮時發見內牆皮上的“塗鴉”般的墨跡,細讀後讀出了感覺,有曹雪芹詩句的味道。又經研究分析再加上宅基地的位置,門前左右兩株老槐樹的佐證,終被認定為曹雪芹晚年舊居,如今己開闢為曹雪芹展覽室。你去時,我一定奉陪,還得喝北京的二鍋頭酒呢。”兩位儒雅風範的老者相視而笑。

站在一旁始終插不上半句話的劉曉確心存感動,望著兩位智者的音容笑貌,聽著談天說地的話語,心中很有些自愧不如,這種意識卻是此前從來未有過的。從前他和同齡的人總以為老輩人太迂腐,太死性,而且少風趣,不會生活。今天目睹兩老摯友的坦誠相見,方才覺得無論學識的淵博與紮實、交友的真摯、興趣愛好的廣泛、談吐的文雅氣質……現在的年青人卻都要遜色許多。

(西山曹雪芹故居門前) txt小說上傳分享

三十

走出宜興博物館,外面剛剛停了小雨,天空格外的清澈,藍天上飄浮著幾絲白雲。二人佇立在博物館高高的臺階上向前方眺望,太陽光自身後灑向眼前的一切,穿透過大街,灑滿鎮上眾多的店鋪,灑在街後面在細霧迷濛中連綿不斷,坡度平緩的山巒,山上面節梯狀地種植著一層層碧綠碧綠的茶樹,鬱鬱蔥蔥的。一道彎彎色彩斑斕的彩虹清晰地掛在天、地間,望去讓人心悅之極。剛剛從盆缽文化歷史的長河中走出,面對著這塊創造人類文明的土地和土地上的人們,產生一種渴望走進其間,與製陶人一起練泥、拍泥板、捏泥、粘接、繪刻、焙燒……等一道道工序、日復一日地製作紫砂壺、紫砂盆和各式紫砂器具,創造著世上聞名的紫望親近,渴望瞭解這裡所有一切的強烈的心理需求。此時他們兩人的目光相約似地鎖定山腳下的民舍,那些由三五人、十人八人開設的陶藝作坊,他或她們的紫砂生活與文化。二人不約而同地走向,由眾多的作坊、窯場組成的製陶區。

劉曉一邁進陶藝坊就被裡面井然有秩的一切所吸引,目不遐接地在不大的工場裡四下觀望,那神情彷彿想一下子就把這幾十道工序的全部製陶技藝都學會。來過這裡多次的餘老對此己司空慣見,對眾多家庭作坊的勞作表現出不以為然,於是他獨自信步向山坳走去。山坳間有古窯跡址,新近挖掘出土的百年古龍窯,當地的政府部門為了讓各地來陶的故鄉丁山旅遊的遊人欣賞、瞭解陶文化,製陶技藝。古窯經修繕仍保持燒木柴時的原狀態,在窯邊上堆積著盛裝燒陶件用的匣缽和碼垛整齊的木柴,遍地的碎陶片……眼前的情景彷彿正在製造譽滿世界的紫砂陶器,只是少了火焰和窯工,一切顯得清寂毫無生氣。餘老踱著碎步圍繞著古窯址細細地觀看並尋思著,心懷幽古情絲久久地憑弔紫玉金砂歷史的痕跡。

在餘老獨自訪古尋幽之際,劉曉正在實踐著一件思想了許久的願望、憧憬。一件自以為意義非常的獨特創意,一件前無先例完全自行創新設計的盆器,獨出心裁地製造一件仿照北京民居四合院外觀與色彩的盆景用盆缽。他抬頭觀望著向山裡悠悠走去的餘老背影,方才從上衣內口袋中取出一份圖紙,看上去是一份標準的建築圖。一座標準的四合院外觀的六面圖,並且用文字標示著各細部結構和色彩。方方正正的一個北京胡同裡常見的院子,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