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每種智慧的獲得,都有一個敏感期。所以,早期教育不應盲目,尤其值得重視的是不能錯過關鍵期,也就是敏感期。敏感期是自然賦予幼兒的生命助力,如果兒童在技能發展的敏感期內沒有接受相關的訓練,就會喪失學習的最佳時期,帶來一些不可逆的嚴重後果。蒙臺梭利指出:“孩子的智慧發展有其敏感期,抓住敏感期進行科學、系統的教育是培養超常智力結構的重要一環。”
以下列出了孩子的9個敏感期。當然,每個孩子的敏感期會稍有不同,這取決於個體的不同以及環境的影響,父母需要細心觀察。
(1)語言敏感期(0~6歲)
(2)秩序敏感期(2~4歲)
(3)感官敏感期(0~6歲)
(4)對細微事物感興趣的敏感期(~4歲)
(5)動作敏感期(0~6歲)
(6)社會規範敏感期(~6歲)
(7)書寫敏感期(~歲)
(8)閱讀敏感期(~歲)
(9)文化敏感期(6~9歲)
以上的敏感期,我們還會在下一章結合老卡爾的教育經驗更詳細地闡述。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孩子愛吃的食物才是最好的食物
為了儘早發揮孩子的能力,怎樣對孩子進行教育呢?很簡單,如果嬰兒已感到了你的關心和愛撫,這就說明你已經在教育他了。這種教育訓練是細小而繁瑣的。孩子渴了要給他喝水,孩子餓了要給他餵奶,孩子尿布溼了要馬上更換……父母要隨時隨地解除孩子的不愉快,以最敏銳的感覺去感知孩子的需要。能夠成功地感知孩子的需要,便是父母成功的開始。這是父母和孩子建立起來的第一條成功的紐帶,它會為今後的教育和訓練提供良好的感情基礎。
我從兒子4個月時起,在吃母乳前,先給他點蜜柑汁,後來又新增香蕉泥、蘋果泥、胡蘿蔔泥、青菜粥等等。再過一段時間,開始給他喂湯,吃煮熟的雞蛋、馬鈴薯等。大多數孩子愛吃穀類食物,這是他們最好的食物。然而,我兒子卻不愛吃。我認為愛吃的食物就是最好的食物,所以只給他吃喜歡的食物。但是在他兩週歲之前,不讓他吃肉。
德國有句諺語,意思是“人的性格取決於食物”。看來,食物同人的性格確有關係。曾經有人主張“菜食療法”,他們說選擇不同的食物,就能使孩子形成不同的性格。比如:給孩子多吃胡蘿蔔,牙齒和面板就會美麗;吃馬鈴薯就能提高孩子的推理能力;吃菜豆就能發展孩子的美術興趣;吃洋白菜和花菜會使孩子思想簡單,成為平凡的人;吃青豆易形成輕率的性格。因此,可以讓厭惡數學的孩子多吃馬鈴薯,讓缺乏美術興趣的孩子多吃菜豆,沒毅力的孩子禁食青豆,粗暴的孩子禁食洋白菜。
兒子出生後的頭半個月,我們堅持定時給他餵奶、喂水,使他的生物鐘一開始就形成規律。直到他能吃飯後,兩頓飯之間仍然只許喝水不許吃別的,免得他的胃老是得不到休息,血液也老是在胃部工作而不是集中在大腦。如果讓孩子的精力只用於消化,那麼大腦就不會得到很好的發展。另外,吃得過多除了阻礙腦部發育,也有害於孩子的健康,容易患上胃腸疾病。
人們總以為教育孩子就是教他們讀書、識字、學習知識。其實,這些僅僅是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我看來一個孩子從初生的嬰兒漸漸長大成人,這個過程中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納入教育的範疇。
遺憾的是,至今許多父母包括許多教育專家都沒有認識到這一點。
就拿孩子吃東西來說,人們總以為吃得越多越好,越有益於健康。其實真實的情況並非如此。
吃得過多,必然有礙大腦的發展,還會使孩子從小大腦就充滿“吃能解決一切問題”的概念。因為對於嬰兒來說,最令他難受的除了生病之外就是飢餓。如果嬰兒一餓就給他大量的食物,讓他吃得過飽,就會使他認為吃東西、填飽肚子是排除難受之感的惟一途徑。在他長大之後,這種“吃”的概念,會轉化為過於依賴物質的概念。
當然,在這裡,我不是想要求父母對孩子所需的食物加以限制,而只是想提醒那些疼愛孩子的父母:一切都要有個限度,包括吃東西。
有一天,我看見妻子正在喂小卡爾牛奶,便走了過去。
“怎麼?剛才不是餵過了嗎?”我問道。
“是的,我看他在哭,就想讓他再喝點兒牛奶。”妻子說。
“不,卡爾剛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