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2 / 4)

小說:管理之道 作者:青詞

動掌握管理新技術、感悟管理真諦、形成自成體系的管理藝術,他們的駕馭力就會提升,段位會大大提高。如果在此基礎上,還能從管理的知識、經驗、技術上升到哲學層次,有境界和大視野,具備將上述四個方面融會貫通的智慧,就會從管理的專家昇華為管理的大家!

誠然,未經專業學習和訓練的普通人有機會成為管理專家,但高水平的管理專家需要結合管理實踐不斷的學習、感悟和提升。而要成為管理大家,則需要融合知識(科學)、經驗(手藝)、技術(藝術)、哲學(智慧)的視野、境界和智慧!

為了管理:需要多說的一些話

最近,為了豐富我個人網站上關於管理的討論,貼了一篇文章(《管理學發展的東方主張》)於網站的“管理時評”欄目處,並註明本人有類似主張,但認為所選文章對西方管理理論批評不夠嚴謹,對東方的“道”與“術”的結合過於簡單。隨後,我的一位學生、同事、合作者、朋友寫信給我,認為我將此文放到我的網站不合適,並對此文的主張進行了批評。其主要觀點如下:

管理學發展中有沒有東方式的,就如同問世人生活的方式是不是完全一致的,當然值得肯定,這無論是從人類學,或者社會學角度講,其實沒有太多探討的必要。我一直以為和諧管理開闢了一種重新審視管理現象的視角,並主要應該從“和”的角度先系統構造出中國組織管理在多樣性基礎上的真相(這應該是其主要貢獻,原因來自於美國管理的一統天下),再來透過比較研究闡釋其在“合作秩序”構造上可能的潛力(與世界上的其他模式)。但絕對不應該有任何針對我們所發現的中國式“和”秩序——經驗優越性的預設。如果單講種群基礎上的東方式管理,可以是一家之言,但也要講經驗證明,而不是隻引用西方的“大家斷言”,這是這篇文章給我的印象。而如果談到所謂的迴歸——“現代管理出現的上述危機在東方管理哲學中都可以找到解決方案。東方管理哲學是人本主義的哲學,十分強調人際關係的和諧,強調人的道德自律,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團結,強調教育,強調任賢使能,強調積極進取與奉獻。因此,東方管理哲學達到了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統一,其‘以人為本’、‘道之以德’、‘和為貴’等基本思想都蘊涵著管理的共性,而共性的東西是具有很強的歷史生命力的。尤其在現代管理的發展需要有一套管理哲學來引導時,東方管理哲學便呈現出應有的生機與活力。”——這些何嘗不是被某些所謂國學派反覆鼓譟——不講證據,不講邏輯的昏話。把一個在近現代歷史中從“科技、思想、文化、文明”幾乎全面潰敗,而只是“活著”的民族基於複雜的世界情勢,並依憑著西方強大的市場機制(制度)和自由文明(思想),連同科技輸出剛剛開始復興的民族,轉而搬出那些已經造成國家、民族深刻失敗的歷史文化遺產又來推銷,並企圖解決西方世界的某些區域性問題,簡直是天方夜譚。圍繞人的“和”的探討,最終一定會走向文化、種族;我們的文化曾經創造了文明,但她能夠開創人類社會的新局面嗎——中國文化中何曾出現過真正意義上的“人本主義”、“理性主義”,甚至是“科學觀”——這樣的“普適價值”?中國社會今天積重難返的深刻危機,不是西方反動思想的影響,恰恰是中國文化某些根性欠缺在遭遇一個開放的世界格局所必然出現的反映。東方管理如果能自救尚算慶幸,怎麼可能期望她去拯救建立在人類最偉大的科技、制度、思想文明基礎上的“西方管理”。

◇歡◇迎◇訪◇問◇BOOK。◇

第21節:領導與管理(19)

說老實話,引該文於此,一是豐富網站內容;二是引起更多關於管理研究的討論。如今,時髦的管理名詞和概念一浪接一浪滾滾而來,新理念也一茬一茬換個不停,傳播給大眾的管理概念和口號不斷翻新,不僅在理論上被標記為理論叢林(management theory jungle),而且來自世界各地的管理時尚(management fashions)技術更是你未唱罷我已登臺。這是因為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知識經濟的到來,管理知識日新月異,豐富多彩?還是浮躁社會、商業炒作式的花樣翻新?我們需要認真地審視一下管理學的一些基本問題。

管理學的屬性和特徵

如果我們以物理學、化學等(甚至是經濟學)視角看待管理學,也許我們會發現這似乎是一個萌芽狀態的學科,而不是已經發展百年的“老字號”:沒有大家一致公認的理論。理論提倡的原則也並不總是普遍適應,總是有很多人提出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