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靈。你怎樣判斷這個東西?黃河水很怪,大水可能不會發洪災,可能小水發洪災。黃河工的經驗沒法清晰地描寫出來。一塊鐵板凹凸不平,叫一個新的學徒工去把鐵板敲平,學徒工常常往高的地方敲,越敲越不平。因為沒有敲到點子上。老工人來了以後,不是什麼地方高就敲什麼地方,而是在旁邊敲,三敲兩敲就敲平了。這其中的奧秘也很難講清楚。
一本雜誌登過一個例子。一家企業進口了一臺很大的裝置,裝置用了一段時間後噪聲很大,國內專家怎麼都看不好,不得不請國外專家來看。專家看了一會兒,就在一個地方畫了一條線,說:“把這開啟,線圈減少一匝。”開價一萬美元。廠裡說,你畫條線就值一萬美元哪?那人說了一句話:“畫線只值一美元,但知道在什麼地方畫線值9999美元。”這就是知識。
◇歡◇迎訪◇問◇。◇
第61節:企業與管理(27)
知識與人難以分離,在知識經濟條件下必然引致人很重要。人力資本,特別是知識含量高的人力資本變得越來越重要。
再就是知識的產生和運用難以管理。我們常常覺得知識分子難以管理。凡是越有能耐的人,知識越高的人越難管理。他好像不在乎你。原因是他生產的跟你要的應該是一致的,但跟你在看法上是不一致的,你對他的行為看不慣,而不是對結果看不慣。我們往往覺得“這個人行是行,就是難弄”。中國臺灣宏基公司就最清楚這一點。他們現在不用定時工作制。他們知道人並不一定白天八小時老老實實待在公司就最有創造性。你什麼時候有創造性什麼時候來公司,根本沒有人限制你,有的人可能是在半夜裡來工作。我們在學校裡反倒不是這樣。我們要求學生晚上十點鐘一定要關燈,實際上學生就願意半夜裡爬起來學習,白天睡覺。中國臺灣有些學校在圖書館開闢了一個地方,24小時開放,有吃有喝。看24小時書沒人管你。這就是知識經濟的一個特點,很多人就喜歡自由一點。我們經常限制得太多可能限制別人的思考。
問:在知識經濟時代,資訊科技對管理有什麼影響?
答:一是資訊共享。二是知識共享。我學生的一個鋼材公司已實現網上交易,完全是無紙化辦公,好處是企業效率提高,不僅僅是改變了交易方式,而是減少了交易成本,改善了管理效果。三是方法共享。四是經驗共享。五是減少組織層次。美國通用電氣公司致力於減少層級,從過去六層減少到三層,提高了決策效率。別說通用這樣的大公司,就是我們小小的單位,一個報告打上去,要多長時間批下來?經常是很長時間才能批下來。六是及時調整戰略。
問:未來的領導該怎樣做?
答:1。重視合作聯盟,分散經營加強智力基礎的開發。2。未來領導非正式權力作用也就是人格魅力增加。未來的管理者更應像一匹頭馬。頭馬一定是競爭出來的,賽出來的,而不是相出來的。頭馬至少要有兩個本領:一是高瞻遠矚,知道什麼地方有草有水;二是把資訊傳遞給馬群,並且馬群樂意相信。所以作為領導用兩個字概括就是“領”和“控”。
我還有一個比喻。領導應當像空氣。空氣的特點是看不見摸不著。我經常聽見一些領導說“你說了算還是我說了算,你是領導還是我是領導”,這樣的領導沒有力量。有力量的領導老是跟你商量:“啊,你看這事咋弄?”商量完了你發現你老是跟著領導跑。實際上商量的結果 他把你的意見也吸收了。空氣的第二個好處是企業員工感覺不到領導的壓力,但又離不開領導,這樣的領導就是好領導。中國有句管理上最有名的話叫“無為而治”,這也許是管理的最高境界。中國臺灣有家化工企業,企業理念不是“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而是“追求人生幸福”。老闆如果看到有人晚上加班,就會說:“下班了你在這兒幹什麼?上班把工作做好就行了,下班了回家陪你先生(太太)去。你工作的目的是什麼?目的是為了使生活更幸福更美滿。下班了加班幹嘛?”他不讓人加班。大家也很少看到老闆來,哪天如果看到老闆在企業裡轉悠,就知道“呀,肯定是今天天氣不好,外邊玩不成了,跑到企業來轉”。能做到這一點,企業肯定有一套非常完整的制度和體系了。
。←虹←橋書←吧←
第62節:企業與管理(28)
未來老闆還應學木匠。木匠有三個特點。第一,木匠幹任何事之前都有一個完整的想法。第二是會經濟地配置資源,任何材料在木匠眼中都有用。第三是不僅僅有想法,還會利用現有資源把它變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