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策啊陳策!你叫我怎麼說,第二團好歹也是我帶過的團隊,你總得讓我這個老長官留點面子啊!”
陳策想要說話,但看著柳鏡曉一副怒氣衝衝的樣子,知道那隻能是火上澆油,何況這次大演習中,第二團的表現確實大失水準。
別說是他,被柳鏡曉訓過的幹部沒一下敢頂嘴,接著柳鏡曉又訓起其它人來了:“還有你,蕭團長,你的團成了什麼樣子!白斯文連還有可情可原,可是你連部隊都沒掌握住……韓信海,當了團長就真的那麼感覺良好嗎?”
幹部們一個個低頭不說話,誰叫大家在這次大演習都丟盡了臉面,何況柳鏡曉這次可以說是鐵面無私,第二團是他的最基本部隊,結果陳策和兩個營長都被他罵得狗頭噴血,反而是蕭如浪這些非朱雀出身的幹部反而只是被訓了幾句。
最後柳鏡曉把火力集中在李何一身上,他雙手按在桌子上說道:“李何一!不要以為這次演習你當了旅長就什麼事情都沒有!你們團問題同樣很多!象司馬勘,居然敢不服從團長命令擅自出擊!”
這次演習的獲勝者大出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居然是最無能的李何一帶領他的第三團表現最好。
演習之前,幾個團長都是磨拳擦掌想要一顯身手,順便再升一級。柳鏡曉把演習地點放在了三鬥坪,一天下來卻是讓柳鏡曉面色鐵青。
幾個團長硬是把手下的團隊當作步兵連隊來帶,一聲令下,千把人亂轟轟地就衝出去,半點戰術都不講,讓一旁觀戰的徐如冰笑話自己的丈夫說:“你們和川軍有什麼區別?居然還敢說擊敗二十餘倍的川軍?”這話頓時讓柳鏡曉在夫人丟盡了臉面。
亂就亂吧!定邊軍素來打防禦戰比打攻擊戰要多,進攻也就是一些反擊作戰,講究刺刀見紅,可是走著走著,團長居然掌握不住部隊,最後部隊還沒到達戰場,整個部隊已經散成幾塊了。
蕭如浪倒是把自己的團隊佈置為一左一右兩個梯隊,不要看白斯文連平時作戰不拼命,一聽說演習趕緊自告奮勇,帶頭走到最前面。
這本來不錯,可是真正一上戰場,全亂套了,白斯文連全連奮勇無敵,衝得太快了,把敵人全給嚇跑了……別說是敵軍找不到他們,就是他們自己也找不到敵軍,柳鏡曉派人找了兩天,才把他們找回來。
蕭團的兩個營也是如此,蕭如浪自己控制的團直和一個營還好,另一個營就摻了,臨時晉升的段海洲是員虎將,對於地誌要圖卻不在行,結果蕭如浪找不到他的營,派了好多傳令兵過去也是一無所獲。
至於李何一的獲勝那更是笑話一則,演習開始之後,幾個營長連長趕緊催促團長趕緊出擊,可是李團長思索許久,最後還是下了決定:“就地防禦!”
就地防禦的意思就是龜縮捱打,李何一當即將部隊擺開,防禦比起進攻來說,更為容易一些,兩個營八個連再加上團直屬隊就地挖起了工事。
這樣一來,幾個營長連長都很焦急,這一次演習最重要的規則就是:戰果最大者勝。柳鏡曉之所以制定這樣一條規則,也是經過了一番深思熟慮,他覺得定邊軍的最大優點就是部隊有朝氣有銳氣,敢衝敢打,這個優點可絕對不能丟!
兵員打光也可以再補充,裝備丟了可以再補充,銀子丟了可以再賺,可部隊一失去朝氣,就走了下坡路,一想到暮氣重重的瑞軍部隊,柳鏡曉就決定一定要加進這一條。
可是李何一這樣一佈置,這純心是讓別人佔了先手去,最後司馬勘覺得這樣不成,讓自己的兄弟司馬鴻帶一個連出擊。
只是沒什麼戰場經驗的司馬鴻很快就出問題,他犯了和白斯文一樣的錯誤:迷路了……
不過這最後勝者居然是李何一,不是他李何一表現太好,只是大夥兒表現都太爛。不過徐如冰看問題的眼光與柳鏡曉不同,他說:“李團長是揚長避短罷了……”
柳鏡曉覺得這也對,定邊軍擅長防禦,而在攻擊方面反而欠了點火候,戰後清點戰果,撞到李何一堅固防線上的小部隊確實不少,至於第二名嗎?
沒有第二名!看看那散了羊的架勢,哪有什麼第二名啊!柳鏡曉雖然允下了兩個旅長的缺,也只能提拔一個旅長了。湖北陸軍第一師第一旅的旅長就是李何一了。
至於部隊嗎?這好辦!一旅兩團,一個團就是他自己的第三團,另一個把韓信海的第一團調去就行了。韓信海可以說是火箭式幹部,一個月內從連長直線提拔到團長,把他放在李何一的麾下,自然也是沒有什麼意見。
這也是為了搞平衡,如果把其它兩個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