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3 / 4)

小說:亂世存亡 作者:風雅頌

,還有另外一個更為重要的原因。

甲午戰爭之後,參與“三國干涉還遼”的德國搶佔了青島港。隨即在整個山東半島大舉修築從青島到濟南以西的鐵路網,準備以此為基地向中國內地滲透。

山東半島隔朝鮮半島和東海緊鄰日本,位於津京地區和長江流域之間,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德國的舉措,與日、俄、英、美在亞太地區的矛盾逐漸加深。

與此同時,在亞歐大陸中部巴爾幹地區,德國與英俄之間的矛盾也日益加劇。在中國辛亥革命爆發前後,一場前所未有的世界大戰正在醞釀之中。

日本參謀本部的《日德戰史》中記載到:

當歐洲戰亂徵兆初露,帝國朝廷一部分人認為,此際參加協約三國一方,奪取德國遠東根據地,對我實行對華政策有利。蓋因列強在中國之利害關係逐年愈益複雜,而中國動輒借彼列強以牽制帝國之意圖。故近來對華問題每多掣肘,帝國處境日趨困難。今乘列強岌岌於本國戰爭,無暇東顧之機,確立東亞之永久和平,實屬必要。

然而,另外一部分人則與此相反,認為日德開戰有引起與美國衝突之虞,因而提出非戰論。此外,又有一部分意見主張援助協約三國,參加戰爭。其目的雖與上述主戰論者有所不同,但手段則幾乎一致。

大戰爆發後,中國政府準備從德國手中收回膠州灣和青島。日本威脅中國政府,聲稱此事若直接和德國協商而不向日本和英國“諮詢”,必生重大危險。

8月4日,英國駐日大使向日本外相加藤高明提出:歐洲戰爭若波及東亞地區,請日方援助。日本政府隨即宣告:當歐洲戰端危及日英協約時,將採取必要措施。

6日,中國宣佈局外中立,希望各參戰國不要在中國領土、領海和租借地內作戰。但日本新任駐華公使卻要求山東境內黃河以南劃為中立外區域,作為行軍區和交戰區。袁世凱答應將龍口、萊州、膠州灣及附近一帶劃為交戰區。

7日,英國表示,希望日本只在中國海範圍內對德開戰,攻擊德國的武裝商船。8日,日本###大臣會議,決定對德國開戰,並反對英國對日本戰爭範圍所作限制。

8月15日,日本向德國發出最後通牒:

帝國政府認為目前形勢下,消除擾亂遠東和平的根源,採取維護日英同盟協約所預期全部利益的措施,乃為永保東亞和平,達到上項協約之目的至關緊要之事。茲以誠意勸告德國政府實行下列兩項要求:第一,立即撤退在日本及中國海上的德國艦艇,不能撤退者,立即解除其武裝。第二,德國政府在1914年9月15日以前,將全部膠州灣租借地無條件交付日本帝國官憲,以備交還中國。日本帝國政府宣告,如至1914年8月23日正午,未接到德國帝國政府無條件接受的答覆,日本將採取認為必要的行動。【此役,日本自恃戰勝德國綽綽有餘,故有此通諜。與日後太平洋戰爭的偷襲珍珠港大相徑庭。】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一章 三場奇怪的戰爭·三個狼狽的軍閥(9)

但是,日本的做法遭到英國和美國的質疑。英國海軍大臣丘吉爾認為,日本此舉其實是對“三國干涉還遼”的報復。美國國務卿藍辛更是提出,即便是根據日英協約,日本也並沒有參戰的必要,還於8月19日對日本提出將膠州灣歸還中國和保全中國領土的“建議”。

在這種情形下,日本外相加藤高明強調:

既然英國參戰,不論戰爭打到何時,最後勝利在於英國方面。最壞的場合,也能以有利於英國方面的平局而告終。所以日本雖然參戰亦不致吃虧。抓住這一大好時機,以提高日本的國際地位,進一步鞏固日本在東亞的地位,實為遠大的計劃。

這個主張的更確切內涵則是:

也就是說,為日本的鞏固與發展計,要抓住所謂的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日俄戰爭是日本處於國家存亡關頭時,被迫不得已接受的。然而此次日德戰爭,則可視為推行國策的手段而主動尋求的戰爭。資源缺乏國力不足的日本,在列強當中,缺乏勝任國防的實力與有力之態勢。抓住列強專心歐戰無暇他顧之良機,以期鞏固在東亞之地位,庶可作為後進國追擊先進國之惟一希望。

於是,加藤的主張得到日本內閣的贊同,這件事情也因此被日本歷史學者稱為“由一人決定對德作戰”。

8月23日,最後通牒到期,德國未予理睬。8月底,英日海軍聯合封鎖青島港。9 月2 日,日軍以第2艦隊運載獨立第18師的51700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