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鐵路大王哈里曼趁日本發行滿鐵公債之機,大舉收購。當時,日本為了在日俄樸次茅斯談判中得到美國支援,隆重迎接了哈里曼,並由首相桂太郎出面簽訂了一個將南滿鐵路轉售的合同草案。對於樸約的後果,日本很是不滿,便宣告哈里曼與桂太郎的合同無效。【為了國家利益,日本的政治家勇於撕毀與美國的合同;為了私人和小集團的利益,中國的當權者勇於簽訂賣國條約和鎮壓民眾。這是中國被日本侵略的一大重要因素。】
日本見美國試圖染指東北,趕緊於第二年宣告成立“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隨即又設立“關東都督府”,加快對東北的滲透步伐。1907年,日本又誘迫清廷訂立了《中日新奉、吉長鐵路協約》。
美國轉而策劃清廷以自己的名義修築一條從新民至齊齊哈爾的鐵路,並由哈里曼透過美國駐奉天總領事司戴德與奉天巡撫唐紹儀接洽,先行修築一條新民至法庫門的鐵路,並投資兩千萬美元成立東三省銀行。
日本獲悉後,立即以1905年中日會議時不能在南滿鐵路附近修築並行幹線為由,向清廷提出抗議。
為了對美國構成壓力,日本於1907年6月10日與法國在巴黎締結協約,宣告兩國特別關心維護與該國領土接壤的“中國地區”內的秩序,決定互相協助,確保該地區和平。
7月30日,日本又與俄國在彼得堡締結協約,史稱“第一次日俄協約”,主要內容是:根據門戶開放原則,雙方宣佈承認中國獨立和領土完整及各自在華的條約權利;明確劃定“北滿”、“南滿”分界線,規定日俄雙方互不在對方勢力範圍內謀取鐵路或電信讓與權;俄國承認日本在朝鮮的特殊利益,日本承認俄國在蒙古的特殊利益。【此約之所以能達成,只不過是為了能瓜分中國領土!】
這時美國發生了1907年金融風暴,已無力投資,便沒再繼續此事。但當年11月,徐世昌、唐紹儀又與英國的保齡公司簽訂了一份鐵路合同。日本隨即又向清廷提出抗議。英方顧及到在對美國和俄國問題上與日本的盟友關係,也只好作罷。
針對日本謀求聯合法、俄、英進行牽制,美國促成德皇威廉二世提出德中美三角同盟,與之抗衡。美國政府還決定“退還”一部分庚子賠款給清政府用於發展教育和實業。1908年,清廷派唐紹儀赴美為美國政府的決定致謝時,陪同他的司戴德帶回一套東三省開發計劃。
日本深感這個同盟將使得自己的下一步擴張戰略嚴重受阻,即與美國妥協。1908年11月,日本駐美大使高平小五郎與美國國務卿羅脫締結協定。雙方宣告在“太平洋區域”不抱“任何侵略傾向”,互相尊重彼此領土;運用一切可使用的和平手段,支援中國的獨立完整,以及各國在華工商業機會均等。【日美外交戰略之高超,當時的中國政府望塵莫及。所謂上兵伐謀、不戰而屈人之兵,不過如此!】
阻止了美國滲透之後,日本趁慈禧太后去世、載灃新監國攝政的政局不穩之際,於1909年1月31日照會清廷外務部,要求把日本佔領下的安奉軍用鐵路改為寬軌,以與日本在朝鮮的鐵路接軌。
這個為日本大舉入侵中國作準備的要求,遭到載灃當局的抵制。奉天民眾群起抗議,抵制日貨,要求收回安奉鐵路。在直隸、保定等地軍事學堂學習的東三省滿漢各族學生,在保定召開同學會,呼籲各界堅決反抗日俄瓜分東北。
同年3月,新上任的美國總統塔夫脫改變了中立政策,試圖大力推行“金元外交”,以美國雄厚的經濟實力,爭奪中國東北的鐵路路權。中美雙方在10月2日擬定《錦璦鐵路借款草合同》。美國為減少風險,就讓國務卿諾克斯以美國政府的名義向英國提出“諾克斯計劃”,謀求以“中立”和國際共管的名義接管滿洲鐵路。
日俄獲悉此事,立即與英國商談,致使“諾克斯計劃”夭折,錦璦鐵路借款一事也隨即流產。【日不落帝國的沉淪,這裡或許是一個微妙的轉折點。】
1909年冬,日本進一步向俄國建議,在沒有美國參與的情況下,雙方“獨立地解決滿洲問題”。1910年4月,兩國開始談判。7月4日簽訂協定,史稱“第二次日俄協約”。協約分公開和秘密兩部分。主要內容為:承認1907年“第一次日俄協約”所劃定的南北滿洲勢力界線,互相尊重對方在勢力範圍內的鞏固和發展特殊利益,互不干涉;當雙方利益受到第三方威脅時,採取共同行動。於是,兩國達成反對美國插足東北的戰略同盟。
當年末,日本便悍然行動,徹底吞併了與滿洲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