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3 / 4)

小說:契約精神 作者:低訴

主和公正的願望,維護契約雙方的基本利益。 。 想看書來

田忌賽馬:破壞規則還是智慧謀略?

《史記》中有一個田忌和齊威王賽馬的故事。

春秋戰國時期,賽馬是最受齊國貴族喜愛的娛樂專案。上至國王,下到大臣,常常以賽馬取樂,並以重金賭輸贏。齊國的大將軍田忌也經常與國王以及其他大臣以此為樂,但田忌的運氣太差,屢賭屢輸。恰在此時,齊國使臣將後來名動天下的軍事家孫臏引見給田忌。孫臏本來在魏國做官,因為受到同僚的*,被齊國使臣救出後,到達齊國國都。田忌向孫臏請教兵法。孫臏講了三天三夜。田忌特別佩服,將孫臏待為貴賓。孫臏對田忌也很感激,經常為他獻計獻策。賽馬這種遊戲對謀略家孫臏來說簡直就是小菜一碟。當又一次賽馬時,孫臏隨田忌來到賽馬場,滿朝文武官員和城裡的平民也都來看熱鬧。孫臏瞭解到,大家的馬按奔跑速度分為上中下三等,等次不同裝飾也不同;各家的馬依等次比賽,比賽為三賽兩勝制。孫臏仔細觀察後發現,田忌的馬和其他人的馬相差並不遠,只是策略運用不當,以致失敗。孫臏告訴田忌,自己有辦法讓他獲勝。田忌隨即以千金作賭注約請國王與他賽馬。國王在賽馬中從沒輸過,所以欣然答應了田忌的邀請。比賽中,田忌按照孫臏的主意,第一場用上等馬鞍將下等馬裝飾起來,冒充上等馬,與齊王的上等馬比賽,結果田忌的馬遠遠落在國王的馬後面。第二場按照孫臏的安排,田忌用自己的上等馬與國王的中等馬比賽,在一片喝彩中,田忌的馬衝到齊王的馬前面,贏了第二場。在關鍵的第三場,田忌的中等馬和國王的下等馬比賽,田忌的馬又一次衝到國王的馬前面,結果二比一,田忌贏了國王。

公元前四世紀的中國,處在諸侯割據的狀態,歷史上稱為“戰國時期”。處於戰火中的各國,使用孫臏這樣的謀略對付敵國,當然無可厚非,所以,類似孫臏這樣的“兵學”大行其道並不足為奇。《孫子兵法》十三篇,開宗明義“兵者,詭道也”。曹操註釋為“以詭詐為道”,可謂得其精髓。在兵家看來,蔑視一切規則就是規則。在中國古代的戰爭中,很少見到電影《角鬥士》中那種方陣對方陣、投槍對投槍、短劍對短劍地認真拼殺。大多是幾個寬袍大袖、手搖鵝毛扇的人在中軍帳裡談笑風生,虛虛實實,真真假假,一場大戰役就搞定了。

然而,蔑視規則的習慣,從兵家輻射到了其他領域,就不值得稱道。在中國,田忌賽馬的故事,從來都是作為智慧的典範來傳頌,為田忌出謀劃策的孫臏更是擁有眾多的“粉絲”,而很少有人批評田忌破壞了規則。這些“粉絲”們對以下兩點津津樂道:一是田忌從破壞規則中獲得了利益;二是孫臏的安排是一種謀略、一種智慧。因而田忌破壞規則的做法往往會被人們有意或無意地忽略。

這正是中國人缺失契約精神的表現。規則之用,在於遵守,而不在於破壞。破壞規則雖然可以得逞於一時,但結局卻往往並不美妙。用破壞規則的方法取勝,這樣的勝利難以服人。雖然現代社會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但越是競爭激烈越要遵守規則,否則就會陷入混亂和無序。如果所有參與競爭的人都試圖透過破壞競爭規則來取得利益,整個社會就會倒退為原始的叢林狀態。

中國是一個以謀略著稱於世的國家。從田忌賽馬的故事受到全民追捧便可以看出,謀略已經成為一些人“智慧”的重要組成部分。田忌這場比賽的勝利,是對遊戲規則破壞的勝利,是陰謀家的勝利。如果縱容這種勝利,就必然要引出一大批效尤者。他們為了達到目的可以不擇手段,可以不遵守規則,可以拋棄道德規範,甚至不惜採取卑鄙的陰謀,以致小人大行其道,社會陷阱處處,正直和誠實受到貶斥,狡猾和姦詐卻受到讚揚和追棒。“厚黑學”在社會中的盛行就深刻說明了這一點。請問各位:你們內心深處真的那麼喜歡厚黑嗎?

從管理學的層面上來看,田忌和齊威王之間的賽馬應該是一種完全資訊下的競爭,而不應該存在資訊的隱瞞。雙方應該遵守慣例,或在潛意識中形成一個規則,以防止相互之間的猜疑。如果其中的一方或雙方不遵守規則,相互揣測,把對方的行為看作是自己選擇行為的依據,不斷調整自己的出馬順序,賽事就無法進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所有競爭都是在一定的規則約束下進行的競爭。市場主體之間的競爭應該遵循一定的規則,不違背法律,接受道德的約束。田忌在這場賽馬的遊戲中,扮演了不正當的角色,其競爭行為違反了慣例遊戲規則,也違背了道德約束,是不講信用的行為。孫臏作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