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萬養大一個孩子序
還記得我的小公主出世的那天,護士叫我過去:“生了,女孩,3800克,50cm長,順產,母女平安。”一塊石頭總算落了地。進入產房,看見正在含著母親乳頭睡覺的孩子,皺巴巴的面板,浮腫的眼睛閉著,安靜地偎依在母親懷裡。本來我是不大喜歡小孩子的,但是第一眼看到我的女兒時,我就發現已經愛上了她,還是老人說的對,自己的孩子沒有不喜歡的。
那是20年前的事情了,現在女兒已經上了大學,逐漸開始了她的獨立生活。有時候和親戚朋友聊起各自家裡的孩子,聽到了很多抱怨和牢騷,學費越收越高,家教越請越多,各種課外興趣培養了無數,零花錢發放的數目與日俱增,可是父母的操心卻一點都不見少,考試,升學,畢業,工作……他們明顯比孩子自己還要為這些事情操心,很多費用的名目我聽都沒聽說過。聽抱怨聽得多了,自己不免有時會暗自慶幸,虧得女兒早生了幾年,否則煩惱也許要比這些親戚朋友們更多。
2005年年初,上海社科院著名社會學家徐安琪教授的一篇名為《孩子的經濟成本:轉型期的結構變化和最佳化》的調研報告,報告內容和調查所得的多組資料引起了社會上的軒然大波:
“不同階段孩子的費用在家庭總支出中所佔的比重在39…52%左右……其中四分之一家庭的子女經濟成本佔夫妻總收入的50%以上,最高的甚至是夫妻總收入的近7倍。”
“在子女各階段的年撫養成本都在13 000…19 000元,高等教育階段的人均經濟成本更達27000元。”
“從直接經濟成本看,0…16歲孩子的總成本將達25萬元左右……如估算到子女上高等院校的家庭支出則高達48萬,倘若將未婚不在讀的子女都計入的話,則將上升到49萬元。”
“即使不在讀的未婚子女,85%仍需要父母支出部分乃至全部生活費。其中除了租房/購房費外,最高的費用是在家吃飯(年均4 000元),加上服裝、手機/上網以及零用錢等,每年人均仍要父母支出14 000多元,可見父母經濟負擔之重。”
當然,此次調查範圍僅限於上海市徐彙區,調查資料並不能代表全國水平,但是在時下中國,撫養孩子的經濟成本呈現幾何級數增長卻已是不爭的事實。“49萬”或許是一個誇大的數字,但是報告中所提到的很多情況足以昭示出中國父母們所面臨的現實困境。
最近十年中,教育市場和家庭消費觀的變化,子女在家庭中地位的上升,從80年代開始的“小太陽”,到目前的精英子女心態,城鎮家庭老中青三代人“421”的標準框架,使得眾多家庭都傾向於將有限的資源投資在子女的教育培養上。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現象已經從大學過渡到了高中,初中,小學,甚至是幼兒園,父母們心甘情願地掏出大筆真金白銀,將孩子送入質量好點的學校裡唸書,而所謂培養綜合素質,也有異化成為考試加分或者保送升學而為的投資專案的趨勢。
這樣的社會現實使得中國家庭撫養子女成本以數倍乃至數十倍的數量級別增長,同時擠佔了過多的家庭資源。在時下家庭消費中,子女撫養成本,再加上房屋貸款、車輛貸款和消費信貸的出現和盛行,使得家庭的收支比例日益繃緊,嚴重時甚至會造成現金斷流,很多家庭的日常生活陷於窘境。
本書試圖對當代家庭在子女撫養方面的種種表現做出儘可能詳盡而全面的呈現,同時邀請國內多位知名理財專家為讀者提供專業而全面的理財諮詢與指導。
我們希望看到,中國家庭對子女教育培養的認識和態度能在不斷的修正中尋找到真正理性而積極的取向,因為這關乎於一個家庭乃至一個國家的未來。
編者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一、預言
“歐太太,歐太太,歐太太……”
護士小姐快要喊破了喉嚨,媽媽才不慌不忙地從座椅上站起身來。“哦哦”,她拍拍鼓囊囊的肚子,迷迷糊糊地應著,顯然還沒有從剛才的夢境神遊中醒過來。她一定又是夢到自己生了個大胖兒子,打瞌睡時嘴邊一直掛著微笑。
醫生過來告訴媽媽,肚子裡的胎兒一切正常,而且恭喜恭喜,B超顯示,真的是個男嬰。
男孩!要不是顧及肚子裡的寶寶,媽媽簡直要興奮得跳起舞來。
“王太太,醫生說,我的寶寶是個男孩!”
“趙太太,我就說嘛,一定是個男孩!你看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