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部分(3 / 4)

小說:宋謎 作者:風雅頌

世界的統治者(教皇)負責照顧他們的靈魂。

不過在實際執行的時候,這一體系暴露出許多難以克服的毛病。皇帝總是試圖插手教會事務,而教皇針鋒相對,不斷指點皇帝應怎樣管理他的國家。繼而,他們開始用很不禮貌的語言相互警告,讓對方別多管閒事。這樣一來二往,雙方便免不了要大打出手了。

在此情形下,普通老百姓能怎麼辦呢?一個好的基**督徒是既忠於教皇又服從國王的。可教皇與皇帝成了仇人。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國民,同時又是一個虔誠的教徒,他到底應該站在哪一邊呢?

給出正確的答案真是挺困難的。有時皇帝碰巧是位精力充沛的政治強人,又有充足的財源用來組織一支強大的軍隊,那他便大可以越過阿爾卑斯山向羅馬進軍,把教皇的宮殿圍個密不透風,最終迫使教皇陛下服從帝國的指示,否則就要自食其果。

但更多的情形是教皇方面更強大。於是,這位敢於違抗教旨的皇帝或國王,連同他的全部無罪國民,將被一起開除教籍,逐出教會。這意味著要關閉境內所有教堂,人們不能受洗,也沒有神父給垂死之人舉行臨終懺悔,下地獄將成為必然的事情。一句話,中世紀政府的一半職能都被取消了。

更糟的是,教皇還免除了人們對其君主的效忠宣誓,鼓勵他們起來反抗“叛教”的主人。可人們若是真的遵從了教皇陛下的指示,而被近處的國王抓住,等待他們的將是絞刑架。這也不是一件可以鬧著玩的事情。

事實上,教皇與皇帝的對抗一旦發生,普通人民的處境將會變得相當艱難。而最倒黴的,莫過於那些生活在公元11世紀下半葉的人們。當時的德國國王亨利四世和教皇格利高裡七世打了兩場不分勝負的戰役,非但沒解決任何問題,倒使歐洲陷入混亂達50年之久。

在11世紀中期,教會內部出現了激烈的改革運動。當時,教皇的產生方式還極不正規。對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來說,他當然希望把一位易於相處、對帝國抱有好感的教士送上教廷的寶座。因此每逢選舉教皇的時候,皇帝們總是親臨羅馬,運用他們的影響力,為自己的朋友撈取利益。

在公元1059年,根據教皇尼古拉二世的命令,成立了一個由羅馬附近教區的主教及執事所組成的紅衣主教團。這群地位顯赫的教會頭目被賦予了選舉未來教皇的絕對權力。

公元1073年,紅衣主教團選出了新教皇格利高裡七世。此人原名希爾布蘭德,出生於托斯卡納地區的一個極普通人家。他具有超乎常人的野心和旺盛的精力。格利高裡深信,教皇的超然權力應該是建立在花崗石般堅固的信念和勇氣之上的。在他看來,教皇不僅是基**督教會的絕對首腦,而且還應是所有世俗事務的最高上訴法官。教皇既然可以將普通的日爾曼王公提升到皇帝的高位,享有他們從未夢想過的尊嚴,他當然也有權隨意廢黜他們。他可以否決任何一項由某位大公、國王或皇帝制定的法律,可要是有誰膽敢質間某項教皇宣佈的敕令,那他可得當心了,因為隨之而來的懲罰將是迅速而毫不留情的。

格利高裡派遣大使到歐洲所有的宮廷,向君主們通告他頒佈的新法令,並要求他們適當注意其內容。征服者威廉答應好好聽話。但從6歲開始便常與臣屬打架鬥毆的亨利四世是個天生反叛的傢伙,他根本不打算屈從於教皇的意志。亨利召集了一個德國教區的主教會議,指控格利高裡犯下了日光之下的一切罪行,最後以沃爾姆斯宗教會議的名義廢黜了教皇。

格利高裡的回答是將亨利四世逐出教會,並號召德意志的王公們驅逐這位德行敗壞、不配為人君主的國王。日爾曼的貴族們正樂得除掉亨利,自己取而代之,紛紛要求教皇親自前來奧格斯堡,為他們挑選一位新國王。

格利高裡離開羅馬,前往北方去懲治自己的對手。亨利四世當然不是白痴,他清楚自己前景可危的處境。此時此刻,國王唯一的出路是不惜一切代價與教皇講和。時值嚴冬,亨利也顧不得天寒路險,急匆匆地越過阿爾卑斯山,火速趕往教皇駐腳做短暫休息的卡諾薩城堡。公元1077年1月25日至28日,整整三天,亨利裝作一個極度懺悔的虔誠教徒,身穿破爛的僧侶裝(但破衣之下藏著一件暖和的毛衣),恭恭敬敬守候在城堡的大門前,請求教皇陛下的寬恕。三天後格利高裡終於允許他進人城堡,親自赦免了他的罪行。

可亨利的懺悔並未持續多久。一當被廢黜的危機過去,平安返回德國後,他又故態復萌,依舊我行我素。教皇再次把亨利逐出教會,而亨利再次召開了德意志主教團會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