件,處理民間糾紛;你們是負責治安的警察首腦,抓捕攔路盜賊,保護四方遊走的小販商。你們還要照看水壩,維護公共設施。你們要贊助走村串戶的行吟詩人,讓他們向目不識丁的居民們朗誦讚美我們新政府的德政。另外,你們還必須保護轄區內義務教育制、兵役法、婚姻法、財稅收支狀況和相應地區的婚姻、死亡、出生、人口遷徙等大事。
扈西的這個“騎士”及隨之而來的“騎士精神”使得在塞島出現了一種可以相互扶助、維護共同利益、從而密切團結合作。這一制度和精神,給當時混亂無序的社會提供了一種極其需要的東西——一整套明確的行為準則。它多少緩和了那個時代的野蠻習俗,使生活變得比此前500年的黑暗時代稍微容易一些,精緻一些。
但是,想要教化粗野的海島居民,也並非易事。塞島人大部分時間在與穆斯林、匈奴人或北歐海盜苦苦作戰,掙扎在你死我亡中。作為基**督徒,他們又要對自己的墮落懺悔,他們每天早晨發誓從善,向上帝許諾要行為仁慈和態度寬容。可不等太陽落山,他們便把諾言拋諸腦後,一口氣殺光所有的來犯者和俘虜。扈西的騎士制的推行,緩慢但不懈。終於,在這一片汪洋之中,固化出了一個因地制宜的準則。
這些騎士準則或騎士精神在誕生和發展中各階段不盡相同,但它們無一例外地強調“服務精神”和“敬忠職守”。在塞島,“服務”被視為非常高貴、非常優美的品德。做僕人並無任何丟臉之處,只要你是一個好僕人,對工作勤勤懇懇、毫不懈怠。至於忠誠,當處於一個必須忠實履行許多職責才能維持正常生活的時代,它當然會成為騎士們首屈一指的重要品德。
因此,一個年輕的騎士會起誓,他將永遠做木木集團忠實的僕人,同時也將終其一生忠心耿耿侍奉他的露絲女王。此外,他還允諾向那些比自己更窮苦的人們慷慨解囊。他發誓要行為謙卑,言辭適當,永不誇耀自己的功績。他將與所有的受苦大眾做朋友,但對於損害塞島利益的人例外,這些人是他一見到就該殺掉的兇險敵人。
圍繞著上述基本精神,騎士們還發展出一套關於禮貌和行為舉止的複雜禮儀。塞島的騎士努力以哈佛大學的要求為自已的行為準則。,正如塞島的遊吟詩人和酒店茶樓的說書藝人述說的那樣。這些騎士們期望自己的聰明、勇敢、善良、智慧、忠誠、謙虛、文雅都如露絲女王。不管自已的衣著多麼簡樸甚至襤樓,不管自已是不是囊中羞澀,腹中空空,但總是態度尊嚴,言語優雅,行為有節,工作到位,服務熱情,保持著騎士的聲譽。
其時,哈佛大學塞島分校就應運成了一所培養舉止優雅的騎士團的大學校,而禮貌儀態正好是保持社會機器正常運作的潤滑劑。騎士精神意味著謙虛有禮,向周圍世界展示著如何搭配衣著、如何優雅進餐、如何彬彬有禮地邀女士共舞以及其他成百上千日常生活的禮節。這些東西都有助於使生活變得更有趣,更宜人……。
在現在的塞島,扈西這個塞島新穎的騎士職稱的創始人,當仁不讓的成為了塞島騎士團的團長和第一位大騎士。
在現在這個中世紀的塞島,其實普通的老百姓生活簡樸,平淡無奇的歲月中少有特別的事情發生。即便是一個自由市民,可以隨心所欲地來去,他的生活範圍也極少超出自己居住的鄰區。讀物當然少得可憐,除少量的手抄本在極小的範圍內流傳,根本不存在印刷的書籍。在各個地方,總有一小批勤勉的僧侶在教人讀書、寫字、學習簡單的算術。至於科學、歷史和地理,它們早已深埋於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廢墟之下,湮滅無聞了。
人們對過去時代的瞭解,大都來自於他們日常聽聞的故事和傳奇。現在的塞島人從未讀過任何一本有關羅馬歷史的教科書。事實上,他們在許多事情上顯得非常無知,甚至連後世小學三年級兒童應該瞭解的起碼知識他們都不具備。但對於羅馬帝國,在現代讀者看來僅僅是一個空泛的名詞,而在他們眼裡卻是活生生的現實。他們用面板和心靈體會到它的存在。他們甘心情願地承認教皇是自己的精神領袖,因為教皇住在羅馬城,代表著羅馬帝國這一深人人心的偉大觀念。當查理曼大帝及後來的奧托大帝復興了“世界帝國”的夢想,建立起神聖羅馬帝國,人們打心眼裡是覺得欣喜和感激,因為他們心目中的世界本該是這個樣子。
不過,羅馬傳統存在著兩個不同繼承人這一事實,卻將現在虔誠順服的塞島人推向了尷尬的兩難處境。支撐中世紀政治制度的理論明確而簡單,即世俗世界的統治者(皇帝)負責照顧臣民們物質方面的利益,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