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比如, 明楊孟瑛是將湖泥加寬蘇堤和築了兩條長堤(楊公堤)。比如,清雍正五年(1727年),巡撫浙江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李衛用銀四萬二千七百四十二兩,開浚西湖,築堰各四座。又比如清嘉慶五年(1800年),阮元疏浚西湖,湖泥則被阮元堆築出了個阮公墩,等,人家有堤我有墩,均是湖中淤泥大挪移,一脈相承。
現在,王木木看著西湖,在給蘇大人估工。王木木算來算去這蘇大人的20萬工根本幹不了什麼事!我們且不計填充於前文所述的“回”字間隙中的湖泥,就只論相當於總量一半的蘇堤的土方量,就能看到這次西湖的疏浚是多麼的荒唐了!
你看,2788米的蘇堤,面寬15。84米,兩邊坡度以45度計,湖深以平均湖深2。28米計(其實近堤處湖水淺,湖中央才最深),則蘇堤的土方量為115182立方,如以王木木眼見的12000人下湖作業計,則平均每人只需移泥9。6立方的泥!現在這種狀況,一天就能完事!就是把“回”字中的間隙算進去,翻個倍,也人均20方不到,也辛苦點一天可以完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