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2 / 4)

小說:這才是經濟學 作者:你妹找1

括戰爭)的。

諾貝爾獎獲得者阿瑪蒂亞?森認為:在現代,一個*制國家不會發生饑荒。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在當今社會,一個市場機制執行良好的國家不會遭受饑荒。

環境破壞

經常聽到這樣的說法:唯利是圖的廠商(或者說是自由市場制度)應該對當前環境的惡化負責任。但歷史證明計劃經濟國家比資本主義國家應負更大的責任,即使是今天,計劃經濟每單位產出的汙染也高於自由市場經濟。

汙染的社會成本大大超過私人(個人)成本;這意味著存在一種內在趨勢,就是家庭和廠商從事的活動(比如,駕駛高油耗車輛或使用高碳燃料)會對環境造成極大的破壞,有損社會的整體利益。在最發達、*制和自由市場的經濟體中,尋求更為潔淨環境的政治壓力導致了政府幹預:管制(如排放控制與經濟燃料標準的制定)和稅收(汽油稅或碳稅),這些措施使個人的汙染成本接近社會成本,可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市場的缺陷。從20世紀60年代末期、70年代早期開始,美國、加拿大、歐洲和日本保護環境的積極行動促成了政策的變化,使水、空氣等的質量得到顯著改善。

計劃經濟體系中不存在類似的糾錯機制。集權政府(*制)基本不考慮公眾基本生活需要,諸如更潔淨的空氣和水之類的訴求。政府所有和經營的企業幾乎不必為他們的人和行為負責,尤其是對環境造成的破壞不負任何責任。領導者尤其將經濟增長和工業化置於首要位置。

近半個世紀以來,沿襲了計劃經濟下的陋習,俄羅斯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汙染者之一。前蘇聯領導人想當然地認為自然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計劃經濟下的俄羅斯完全無視環境災難,典型的事例有:河流、內海和湖泊的野生生物的減少(由於化學物和其他汙水的排放引起);鹹海的乾涸;許多城市空氣質量惡化,相關指標低於最低標準數倍;成噸的化學和核戰廢料被秘密地埋在無數個處置場地。計劃經濟體制下對環境與人的生命極端不負責任的最典型的事例莫過於1986年的切爾諾貝利核事故。中央政府甚至都不願意承認這次事故的發生並且沒有采取有效措施,導致事故死亡人數急劇攀升(約有10餘萬人)。陋習難改,俄羅斯至今仍是最大的肇事者之一。

第5章 饑荒、環境破壞和金融危機:政府失靈猛於市場失靈(2)

確實令人難以置信,只得到政府些許幫助的自由市場的環保記錄遠遠地優於政府大量干預的經濟體。圖5�1顯示了市場自由度與環境潔淨度之間的關係。

圖5�1自由市場與環境狀況

資料來源:The Economic Freedom of the World 2006; Academic Foundation;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Law & Policy; Yale University and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Earth Science Information Network(CIESIN);Columbia University; Pilot 2006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dex。

金融危機

過去(或現在)對自由市場的批評都以金融危機為例說明自由資本主義的危害。但一個世紀以來的許多(即使不是大部分)最嚴峻的金融危機是由政府推波助瀾造成的(即便不是由政府直接造成)。這裡舉幾個例子:

大蕭條:1929年股市泡沫破滅導致經濟的下滑,但經濟狀況的惡化很大程度上歸咎於美聯儲的不作為和胡佛政府不當的經濟政策,包括實行保護主義(《斯姆特—霍利關稅法》)引發的貿易伙伴之間的報復,導致世界貿易的縮減。

日本資產泡沫的破滅和“失去的十年”:1989年年底,日本銀行提高利率導致股市和房地產市場泡沫的破裂。不過日本並沒有經歷類似於美國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接下來的15年中經濟增長年均僅1�5%,遠低於平均趨勢。這主要是由於日本銀行持續保持高利率,還由於日本的財政部不允許快速解決銀行危機——換言之,不允許關閉資不抵債的銀行和公司。

1994年墨西哥比索危機:雖然這次危機(和其他新興市場危機相比)被認為是國際投資者“熱錢”的快速流進流出引起的,但墨西哥政府的下列舉措引發了這次危機:(1)發行鉅額以美元計的無法償付的短期債;(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