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兩者的界限,根本不清楚自己的言論是屬於“是什麼”的範疇還是“應該是什麼”的範疇。這種現象不僅僅存在於經濟學領域,許多科學家也落入相同的境地,所以,人們很難明白全球變暖的論據在多大程度上是客觀的,在多大程度上因受研究者價值觀影響而帶有偏見。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第2章 信不信由你:經濟學家對當前諸多熱點都達有共識(2)
宏觀經濟學領域的分歧多於微觀經濟學領域
近半個世紀以來經濟學家最多的爭論不是微觀經濟學方面的問題(自下而上地分析家庭、廠商和市場),而是宏觀經濟學方面的問題(自上而下的總量分析,把經濟視為整體,包括失業和通貨膨脹等問題)。最具爭議的宏觀經濟方面的問題是:貨幣政策(中央銀行調整利率)與財政政策(稅收及政府開支的增減)相比,哪種政策工具對緩和經濟週期波動更為有效?
關於美聯儲在制定貨幣政策時應遵循固定規則還是可以靈活行事曾經引起過激烈的辯論,同樣,聯邦政府是否應設法保持預算平衡是另一個未達成共識的問題。
最近20多年來,經濟學家們對類似問題的爭論漸漸平息下來。這些問題的學術研究(曾獲得諾貝爾獎)和經濟實踐(美國和其他經濟體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實踐)都總結出這樣的經驗:在緩和經濟週期波動方面貨幣政策發揮了更好的作用;美聯儲與其他中央銀行應遵循一定的規則,但執行時可有一定的靈活性;政府預算在長期中應保持平衡,但在經濟衰退期可以增加相應的開支。
雖然在許多問題上經濟學達成了前所未有的共識,但人們對經濟學家從未達成一致意見的印象卻一如既往。這種印象又被印刷媒體和電子媒體在報道宏觀經濟問題過程中(諸如利率、物價和失業率之類的問題)不斷強化。媒體為吸引讀者和觀眾往往強調的是觀點分歧而不是共識。因此,關於經濟前景的討論會陷入“牛”、“熊”之爭,對政治問題的爭辯會被歸入“激進”或“保守”。人們耳濡目染的都是諸如此類的討論,也難怪會確信沒有哪兩個經濟學家是能夠說到一塊兒去的。
錯覺與真相:經濟學家在當今的許多問題上都達成了共識
事實上,不僅在微觀經濟問題上,甚至在宏觀經濟方面的許多問題上經濟學家都有著相同的看法。
1976年、1990年和2000年,有人做過有關經濟學家共識方面的研究。被調查的物件是美國的1 000多位學界、政界和商界的經濟學家(1990年和2000年主要結論的調查結果見本章的末尾)。
這些調查表明,關於美國和當今世介面臨的最受關注的問題在經濟學家當中達成了相當一致的意見:約2/3強的經濟學家的看法一致。涉及的大多數問題在本書後面的章節中都會談到,在此對一些已達成共識的普遍問題進行列舉。經濟學家都認為:
� 全球化利大於弊,因此不宜阻礙其發展。
� 在解決問題方面,市場的方法優於計劃的方法。
� 政府確實在縮小收入分配差距方面發揮著作用,但應避免因此而造成扭曲或削弱人們積極性。
� 壟斷(不包括暫時處於壟斷地位的創新型廠商)和反競爭的行為不利於經濟的發展,應嚴格執行反托拉斯法。
� 雖然財政政策在短期內能有效調節經濟,但從長期而言,貨幣政策對緩和經濟週期波動更為有效。
� 雖然政府可以對經濟發展起促進作用,但從長遠來看,財政狀況良好的小政府是最有效率的。
為什麼公眾對經濟的看*與經濟學家迥然不同?
雖然經濟學家在很多方面達成了共識,但對公眾調查顯示大多數人的觀點與經濟學家並不相同。這種脫節現象有兩個典型的例子(取自1996年哈佛大學亨利J�凱澤對家庭的調查,刊登在《華盛頓郵報》):�
第2章 信不信由你:經濟學家對當前諸多熱點都達有共識(3)
在對“新技術、國外競爭和裁減員工對經濟有利、有弊還是不影響?”的問題的回答中,93%的經濟學家認為會產生有利的結果,2%的經濟學家認為有不利影響;與此對應,只有43%的公眾認為會產生有利的影響,31%的公眾認為境況會變壞。
大約75%的公眾認為油價上漲是石油公司追求利潤的結果,不是由供求關係決定的;約85%的經濟學家認為油價上漲是供求關係變化導致的。
經濟學家與公眾之間關於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