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3 / 4)

小說:這才是經濟學 作者:你妹找1

計劃經濟的失敗遠不止於此,在1950年的時候還有下列的幾組國家幾乎處於相同的生活水平上:朝鮮和韓國、西德與東德,到1989年,韓國、西德的生活水平至少是朝鮮、東德的生活水平的5倍以上。

回顧歷史,令人難以置信,在1950~1989年間,世界上有一半的人生活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同樣匪夷所思的是計劃經濟在前蘇聯實行了近70年。

蘇聯模式能夠存在較長時期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第一,權力高度集中;第二,經濟危機即大蕭條使很多人開始反對資本主義;第三,基於意識形態鬥爭的冷戰使相關的經濟制度“合法化”。最後一點理由存在爭議,因為計劃經濟成功地使俄羅斯迅速(一代人的時間)完成了從農業國到工業化國家的轉型,但這個轉型付出了高昂的人力成本,關於這點在接下來的內容中將詳細介紹。

為弄清楚為什麼計劃經濟失敗了而自由市場經濟卻成功了,前蘇聯的最後一任領導人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曾派遣高官到歐美考察,研究這些國家是如何輕而易舉地生產和分配充裕的商品和勞務的。據說在參觀倫敦的一個食品市場時,有個官員問道:“誰管理麵包的供應與需求?”得到的回答是“沒有人或每個人。”

市場的“真經”:沒人管

1742年,英國哲學家、經濟學家大衛?休謨寫道:“一群人、需求和自由產生了商業。”這段話歸納出市場成功的三個基本要素:自由、追求舒適(不僅僅是生存)的無窮慾望和市場的眾多參與者。 。。

第4章 東德無香蕉:為什麼分散決策優於政府集中決策(2)

自由市場的真諦是:在決定生產什麼、如何生產、如何最優分配產出和快速適應市場條件的變化(這一點可能是最重要的)等方面,眾人的智慧遠遠勝過任何政府。與計劃經濟相比,自由市場有如下優勢:

市場是最佳的資訊集合器。全球有數以億計的商品和勞務,其價格隨供求的變化而不停地波動。沒有哪個政府(哪怕擁有最先進的計算機)能夠精確掌握變化趨勢並及時告知消費者和廠商,以便他們做出明智的決策。

市場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與大政府的官僚模式不同,市場靈活、多變並且富有彈性。在自由市場機制下,廠商不停地開發新產品,有的成功了有的失敗了。這個嘗試和發現的過程(雖然有時付出很高代價)是市場最為顯著的特徵,有助於保持創新活力。

最後,自由市場(開放的競爭市場)能以最有效的方式發現消費者的需求,以最節約的方式滿足這些需求,任其發展(比如不為特權所左右)的市場是公開的、*的。

自由市場國家的繁榮與生活水平能得到持續增進,優於由政府控制日常交易的計劃經濟國家。中東歐計劃經濟的實踐證明了這一點。

計劃經濟解體後的20年裡,最早實行市場經濟的國家(如實行休克療法)的增長遠遠快於改革滯後的國家。改革的先行者(如波蘭、匈牙利和捷克共和國)在1990~2006年間經濟累計增長40%~70%。而改革滯後的國家(如烏克蘭和摩爾多瓦)試圖長期維繫舊有的計劃經濟模式,累計增幅在20%~25%之間。

不實行計劃經濟,政府仍有干預經濟的傾向

不再實行計劃經濟後,命令和控制的方式依然以或明或暗的方式繼續存在著。

委內瑞拉的案例發人深省。在20世紀後半期,委內瑞拉的經濟由於油價攀升得到了快速發展,政府傾其所有(毋寧說是揮霍)的石油收入來刺激經濟和贏得選民的支援,為避免通貨膨脹和獲得民心,政府還實行了固定價格制度(固定價格制度實行的後果是可怕的,令人不寒而慄地聯想到前蘇聯),結果基本食物嚴重短缺,廠商沒有動力向市場提供商品,農場主、牧場主和漁民把產品銷往沒有價格管制的鄰國哥倫比亞,與此相應,委內瑞拉貨幣兌美元的黑市價僅為政府規定外匯牌價的一半左右。

再以另一個盛產石油的國家伊朗為例。西方國家針對伊朗的核計劃採取了措施,與此同時伊朗的經濟每況愈下,伊朗官方譴責美國對伊經濟制裁導致了經濟不景氣,但真正的元兇是經濟管理的不當、公共部門(控制著經濟的60%~80%)的膨脹及嚴重的*。對食物、住房、能源和信用的補貼,加上價格管制(包括統一的最低工資制)和配額,人們遭受兩位數的通貨膨脹率、失業率以及商品普遍短缺的折磨。

政府幹預經濟並不是發展中國家獨有的。20世紀70年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