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3 / 4)

資產轉讓的定價權,然後壓價賣給自己。這就是郎鹹平講的故事。用常識來問一問:這樣的好事,我怎麼就遇不到?為什麼我不能坐到鄰居家裡,先由我掌控定價權,然後把人家的資產‘買’走?天下真有這麼一種資產轉讓模式而又可以頻頻得手,格林柯爾的規模不會這麼小。它為什麼不把海爾、TCL還有天下大公司一塊全收了,省得‘郎監管’那樣辛苦。”②簡單作一歸謬,就會發現這一“板斧”實在是名不副實!

顧雛軍的問題在於:經過對廣東格林柯爾翻老賬,發現其名義註冊資本的億元中,有9個多億是用專利進行的無形資產出資,剩下的億元雖然經過股權轉讓變更後,可以支付得起億元的收購。但收購金額佔到註冊資本的,兩者相接近,這和《公司法》規定形成了嚴重衝突。

更重要的是,這次新聞通報會上官方的解答並沒有消除人們的質疑。人們還是普遍認為,科龍電器國有資產被嚴重低估,顧雛軍收購資金並沒有到位。對於這一問題的追索,直接導致了2001年底格林柯爾市值蒸發10億港幣。而這,還只是

開始。

就在2001年科龍再次報虧將不可避免的時候,“屋漏偏逢雨打窗”,證監恰恰也出臺了三年報虧就摘牌的新規定。出於愛之切的心理,順德政府急於透過產權改制去消除產生科龍大企業病的根源,在和顧雛軍的談判中,作出了較大讓步,比如透過容聲集團將科龍股權轉讓給格林柯爾等舉措,將收購金額下降,使顧雛軍得以用較低的成本收購了科龍。

二、格林柯爾入主後,科龍的經營方向會不會變?

在新聞通報會上,記者的猜測化為熱切的疑問:新的股東進來,總會帶來新股東的風格以及企業烙印,格林柯爾的到來,會不會帶來經營方向、競爭戰略、政策方面的改變呢?

對此,格林柯爾代表劉從夢作出了明確表示:

科龍電器在股權變更後,格林柯爾不會對科龍的經營方式和管理方式做大的調整,將會保持現有基本管理層和職工隊伍的穩定,保持現有的營銷政策和售後服務政策的連續性,保持現有生產和技術研發體系一如既往地運作。在“三個保持”的基礎上,與其他股東一起保持科龍的強大。而公司選擇在銷售淡季進行股權轉讓,就是希望股權更迭不會給公司運營帶來不利影響。另外,格林柯爾將把製冷劑核心技術和全球###絡的優勢帶進科龍,打造出一個高科技的家電企業。劉從夢還強調,格林柯爾和科龍的結合是一個“完美的結合”,格林柯爾作為高科技製冷型企業,生產上游的產品,科龍生產終端產品,兩者結合,就可以構建出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格林柯爾的五個謎(3)

驗 證:

格林柯爾入主後,生產和技術研發都不同程度的得到了加強,為日後冰箱的“分立多迴圈”專利技術、空調“雙效王”能效比提高到打下了堅實的根基。而員工隊伍穩定方面,堅持在運動中瘦身,透過龍霸行動和黃埔軍校計劃相結合,將跟不上趟的員工淘汰出科龍的行列。透過大量招收研究生和應屆本科生,洗“癌”營銷,使科龍的營銷隊伍的執行力再上一個臺階。

科龍的經營方向不但沒有變,而且顧氏認為科龍的戰略應該是集中力量,做強、做大主營業務——冰箱、空調,對以前的智慧家居、GPS衛星定位系統重新進行了評估,登出了以前科龍成立的“北京恆升新創公司”、“北京時空公司”、“北京天地公司”,專心經營好冰箱、空調的生產、銷售。

但是,資本的意志一再控制了顧雛軍的思想,他的目標就不僅僅是掌控科龍,而是力圖以科龍為旗艦,做成世界主流家電製造商。控股美菱,併購吉諾爾、上菱、阿里斯頓等行為,都使顧雛軍風頭一時無兩、科龍人士氣大增,也令人為之耳目一新。但為了資金保值,急急進入亞星客車、襄陽軸承,又為了整合汽車鏈,鯨吞英國公司。顧雛軍敏銳的市場嗅覺一再引起行業震驚的同時,也正是他這種狂熱的見機會就進入的資本嗅覺,最終將科龍拖入了萬丈深淵。從這個角度來說,格林柯爾和科龍的結合實在是一個“最不完美的結合”!

三、2001年之前,科龍就以人事變動頻繁著稱,這次,科龍會不會再爆發一次人事地震?

相比新股東更迭,人事更迭才是公司職員最為關注的問題。從2000年4月起,科龍高管層的人事變動就成為業內最搶眼的新聞事件,此次,媒體把科龍員工的疑問帶到了釋出會上。

細心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