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下為重任,效法他曾經在此所受的各種培育計劃,闖出一片天地。
人的際遇雖可計劃,但卻異常難料,無論生活或工作,“無常”其實正是一種常態,雖 然我們內心深處總是期盼生命中某些事物最好不要輕易改變。然而當殘酷的現實降臨時,除 了 用心擁抱悲傷,我們還必須排除萬難整頓自己,以最大的勇氣面對不可掌控的一切未知。此 時 此刻,我只能衷心祝福這位在情人節居然送花給我的年輕人,希望他往後的日子心想事成, 萬事如意。
事實上,就我所知,周遭友人包括自己在內,在工作起步或事業有成時,幾乎沒有一個 人不曾經歷各種嚴重程度不一的生活歷練,其間諸多慘痛的不幸來自家庭、婚姻、感情或個 人健康等,由於涉及隱私領域,絕大多數當事人都必須刻意壓抑內在的衝擊,若無其事甚 至堅毅好強地瞪視外界。反倒是源自工作場所的挫敗沮喪,量少時短,能堪多擊,通常人們 在時過境遷後,幾乎都能很快地收拾心情重新開始。
大概是人們一向公私分明吧,公的境遇一旦不如人意,尚可瀟灑自在“不帶走一片雲彩 ”,一走了之。私的領域就沒有那麼容易了,真要隨時懂得割捨放下,還得花費內心無數的 剖 析與修為。我就一直羨慕那些公私不分、自由自在的人,無論是頭角崢嶸的商場競技,還是 風花雪月的情感天地,他們就是有本事拿得起也丟得下,必要時尚可來去自如全身而退。
我們曾經在公司徵集人才時,設定若干找新人的評估基準,其中之一就是遇挫折恢復得 快的反彈性。有時候,不免在面試中問及對方在過去生活中面對挫折的經驗與能力。新人在 言談之中都會奮不顧身一一舉證,以說明自己是個具有反挫能力的人。大部分年輕人生活的 挫折幾乎清一色源自學校或同儕團體,從某個角度而言,我常常為他們深感慶幸,至少他們 當時的不順並非生命中刻骨銘心的哀傷,至少他們在青春年華時尚可隔絕於人間的慘痛。然 而,有幾次卻不期然看到年輕的眼神裡深不可測的悲傷,那種無意間接觸的悸動,令我久久 無法釋懷。
記得多年前,一位出身名校的女孩兒,在應徵時,異常鎮靜卻無比憂傷地提及自己最大 的 挫折,就是面對因債務纏身投海身亡的父親,而且在18歲的年華就必須親自辦理相關的後事 。
她在回憶過往時流露的哀慼神情,讓全場的面試主管無不動容,而她處理人生挫折的聰慧 冷 靜更博得大家的一致讚歎。如今她在歷經多年的力爭上游後,也為人主管,獨當一面。對許 多過來人而言,青春歲月的生命挫折,早已在身上化為一股面對無常的頑強鬥志。
應徵時可能面對的五個問題
問:我在這學期結束就要大學畢業了,心裡很惶恐,很想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我應該 如何在應聘工作時販賣自己,如何準備履歷表才能令人印象深刻呢?
(銘傅?小文)
答:在回答你的問題之前,容我先透露一下,當我們決定是否要僱用一位應試者時,心中有 五個基本準則:
1.這個人是否可以勝任此職位?有沒有足夠的專業技能與知識?(天分×教育×經驗=能 力)
2.這個人是否會接受這個工作?是否具有充分的動力與企圖心?(能力×動力=成就)
3.這個人是否能夠與他人合作愉快?在情緒與心理上是否能適應工作上的要求與此地文 化?
4.這個人是否值得信任?此人的性格如何?
5.用這個人時,公司是否有其他特殊的考量?(比如說,面對特別麻煩的客戶時,這個人應 具備的耐心與應對技巧。)
由上而知,應徵工作時,你要面臨有關專業技能與人際技巧兩大層面的考驗。
事實上,從履歷表寄到應徵公司的那一刻開始,應徵者就已經進入了一個被選擇與被判 斷的過 程。可能包括中間的來電詢問、現場等候、面試或筆試等等。我們會從諸多“關鍵時刻”去 判斷一個應徵者是否用心,譬如準備的自我推薦是傳統的制式模樣,還是有獨具一格的表現 ?如 有筆試,填寫問卷是否花費心思表達真正的看法,還是隻是標準答案、人云亦云?等候面試 時是 否運用觀察力看看公司周遭,應徵之前是否稍加涉獵相關業界或公司的資訊(以免回答時一 問三不知)等等。
至於履歷表如何準備,我認為可視應徵企業公司文化而有所不同。傳統保守的企業,你 推薦自己的方法自然不要過於花哨或另類,以免尚未入門即遭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