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2 / 4)

小說:吳越評水滸 作者:淋雨

武等人叫他“哥哥”,難道朱武等人都不滿二十歲?〗先在我寨中暫且過幾天,再作商議。要是哥哥不願落草,等平靜了,小弟們替哥哥重整莊院,再作良民。”〖這可是空話了。不是沒錢重整,而是衙門不會讓你重整。〗史進說:“雖然是你們的好情份,只是我如今再難留下了。我要是找到師父,也要在那裡討個出身,求半世快樂。”朱武說:“哥哥就在這裡做個寨主,豈不快活?只怕是寨小不堪歇馬。”史進說:“我是個清白好漢,怎肯把父母遺體來玷汙了!勸我落草的話,再也別提。” 〖直到殺了人,史進還是沒打算上山落草,只想憑武藝在邊關效力立功。〗史進又住了幾天,一定要走。朱武等人苦留不住。史進帶去的莊客都留在山寨了;〖憑空製造了許多小強盜。〗只收拾了些散碎銀兩,打拴一個包裹,餘下的盡數寄留在山寨裡。

史進頭戴白范陽氈大帽,上撒一撮紅纓;帽兒下裹一頂渾青抓角軟頭巾。頂上明黃縷帶;身穿一領白紵絲戰袍;腰繫一條梅紅攢線搭膊;青白間道綁腿,襯著踏山透土多耳麻鞋;挎一口銅鈸磐口雁翎刀;背上包裹,提了朴刀,辭別朱武等三人。眾小嘍囉都送下山來。朱武等灑淚而別,自回山寨去了。

史進提了朴刀,離了少華山,直投關西正路,望延安府路上來。免不得飢餐渴飲,夜住曉行。獨自走了半個多月,來到渭州①,聽說這裡也有個經略府,史進心想:“莫非師父王教頭就在這裡?”進城去一看,三街六市,果然繁華。見路口有一個小小的茶坊。史進就進茶坊裡揀一副座位坐了。茶博士②問:“客官,吃什麼茶?”史進說:“吃個泡茶③。”茶博士點個泡茶放在史進面前。史進問:“這裡的經略府在哪裡?”茶博士說:“前面就是。”史進說:“借問一聲:經略府內有個東京來的教頭王進麼?”茶博士說:“這府裡教頭極多,有三四個姓王的,不知哪個是王進。”

① 渭州——最早置於北魏,治所在今甘肅隴西縣,因地處渭河源頭而得名。唐代安史之亂以後屬於吐蕃(音bō波,即今西藏)。唐中和四年迴歸大唐版圖,治所移到今甘肅平涼市。按史進從華陰縣到延安府去,只要順著洛河一直往北去就可以,不過四五百里路;渭州在華陰縣正西,要沿著涇河或渭河上溯到隴西,將近一千里路,而且華陰、渭州、延安是一個三角形的三個角,從華陰到延安是永遠也不可能經過渭州的。這裡只能說明古代的作家缺乏地理知識,不經考證,信筆寫去。這樣的錯誤在《水滸傳》中不是一處兩處,也無法改正,只能作些說明。

吳越評70回本水滸傳 第二回(2)

② 茶博士——當時對茶館裡提壺沏水的堂倌的尊稱。

③ 泡茶——就是“沏茶”。古代人和今天的江浙人都說“泡茶”,而且和酒一樣,說“吃”而不說“喝”。進茶坊之所以要指明“吃泡茶”,是因為當時的茶館裡,除了賣茶葉茶之外,也賣藥茶和冷飲(如酸梅湯)之類。因此,“吃個泡茶”,相當於今天說“沏杯茶來”。參看後文王婆開茶坊的描寫。

正說著,見一個大漢大踏步走進茶坊裡來。史進看他是個軍官模樣:頭裹芝麻羅萬字頂頭巾,腦後兩個太原府扭絲金環,上穿一領鸚哥綠紵絲戰袍,腰繫一條文武雙股鴉青絛,足穿一雙鷹爪皮四縫幹黃靴。生得面圓耳大,鼻直口方,腮邊一部絡腮鬍須,身高八尺,腰闊十圍。那人走到茶房裡面坐下。茶博士說:“客官,要找王教頭,只問這位提轄,他都認得的。”史進忙起身施禮說:“客官,請坐,拜茶。”

那人見史進高大魁偉,像條好漢,過來和他施禮。兩人坐下。史進說:“小人大膽,敢問官人高姓大名?”那人說:“灑家①是經略府提轄②,姓魯,名達。敢問阿哥,你姓什麼?”史進說:“小人是華州華陰縣人氏。姓史,名進。請問官人,小人有個師父,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姓王,名進,不知是不是在這個經略府中?”魯提轄說:“阿哥,你莫不是史家村什麼九紋龍史大郎?”〖華陰縣離渭州一千里路,史進不過是個鄉村小地主的少爺,又沒有什麼大的作為,怎麼可能有這樣大的名聲?〗史進下拜說:“正是小人。”魯提轄連忙還禮,說:“‘聞名不如見面!見面勝如聞名。’你要找的王教頭,是不是在東京惡了③高太尉的王進?”史進說:“正是那人。”魯達說:“俺也聽說過他的名字,那個阿哥不在這裡。灑家聽人說,他在延安府老種經略相公處勾當。俺這個渭州,卻是小種經略相公鎮守。那人不在這裡。你既然就是史大郎,久聞你的大名,你且和我上街去吃杯酒。”魯提轄挽了史進的手,走出茶坊來,又回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