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2 / 4)

小說:怎樣做大國 作者:連過十一人

中心的戰略目標呢?其二,中國的許多經濟和社會政策都滯後於經濟發展,比如醫療保險、教育投入、退休保障等等。這些基本的社會開支,其實都是勞動力價格的組成部分。教育是創造勞動力價值手段,醫療保險則對勞動力進行必要的“保修”…… 中國的崛起靠的是勞動力密集型的製造業。如果對勞動力的這些基本投資都省去,當然就人為地壓低了勞動力價格,“中國製造”自然也就特別便宜。這種便宜當然不屬於“比較優勢”。

幾年前,我針對有些經濟學家所倡導的“襯衫經濟學”提出“中國不能永遠為世界打工”,其要旨就是呼籲制定完備的社會政策和經濟法規,給為中國的崛起立下汗馬功勞的民工們提供醫療、退休、子女教育等基本的社會服務,完全支付勞動力的成本。現在中國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比如義務教育、全民醫療保險、退休金制度等等,這都需要大量的錢才能實現。如果放著這些不做,而把錢放在美國的債券上,這怎麼能不是件“非常奇怪”的事情呢?

如今,中國有句流行詞,叫“中國不高興”。克魯格曼的中國之行,則顯示了中國的經濟學家“不高興”,甚至媒體也跟著很“不高興”。比如有家媒體就發表篇短評,題目叫《克魯格曼很愛國》,諷刺克魯格曼一味為美國說話,最後得出結論:“克魯格曼的中國之行也告訴人們,經濟學家其實也不是那麼‘世界公民’,自由市場並不是他們唯一的信條,他們也一樣會維護自己國家的利益。”我本人對克魯格曼在《紐約時報》專欄中的許多言論並不以為然,我實在看不出克魯格曼為了美國的利益而違背了什麼經濟學家的準則。請問:當今中美關係中什麼是美國最大的利益?你看看希拉里作為國務卿第一次訪華的言論就一清二楚,那就是勸中國購買美國的國債,其他問題都在其次。克魯格曼的言行則正好相反,多少說明他作為經濟學家還是獨立於政治的。

要知道,負債累累的美國,要走出目前的危機必須大量借債。中國購買美國的債券,會大大降低美國國債的利息、降低借債的成本。鼓勵中國購買美國國債,已經成為美國經濟戰略的核心舉措。特別是最近,美國發行的國債市場反應不佳,中國等債權國對繼續認購美國國債也已不那麼熱心,這導致了國債利息的上升。華爾街不少人認為這是對當前美國經濟的最大威脅,非常恐慌。在這節骨眼上,克魯格曼卻跑到美國最大的債主那裡,提醒大家對購買美國國債要三思而後行,這也叫“愛國”嗎?

近代西方的崛起,仰仗於金融市場。政府可以利用金融市場達到自己的政治目標,但無法根據自己的政治目標創造出一個有效率的金融市場。那些服從金融市場的指揮、利用金融規律來達到政治目標的國家都已經建立了自己的金融中心,如阿姆斯特丹、倫敦和紐約。那些試圖以政治目標創造、控制金融市場的國家,如波旁王朝的法國,最終只能走上財政破產之路。如果中國想在自己的土地上建立世界金融中心,就必須擺脫“不高興”式的廉價經濟民族主義,必須根據金融市場的訊號來確立自己的發展戰略,而不要覺得金融市場是幾個人或政府可以透過“國家利益”來操控的。克魯格曼的中國之行所揭示的是:中國在營造世界金融中心的軟環境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中國在金融全球化中的重新定位(1)

上節已經論述了在中國建立世界金融中心的重要性。而自2008年以來的全球經濟危機,使得這一問題變得更加迫切。為了理解這一點,我們不妨看看最近國際金融結構的戲劇性發展。

在2009年舉世矚目的G20峰會前夜,美國聯邦儲備銀行主席伯南克於3月18日出人意料地宣佈,美聯儲將在未來6個月內收購3 000億美元之巨的美國長期債券,並將大量收購由兩房擔保的房貸證券及其債務。美聯儲將向疲軟的美國經濟注入總計1�15萬億美元的資金。訊息一出,華爾街股市暴漲,美國10年國債債券的生息率從3% 以上急劇下跌到了2�53%,創下了自1987年股市崩塌以來最大的單日下跌。不少金融界人士歡呼“大手筆”!

表面上看來,這不過是金融界的一項技術操作,一般百姓很難理解其意義,而且與自己的生活也很遙遠。但實際上,這一動作是風險極大的賭博,其後果不僅關係到全球的金融體系,而且會影響到中國的經濟發展,乃至中國老百姓的血汗錢的下落,絕不單純是華爾街和華盛頓之間的遊戲。

為了理解這一動作對中國可能產生的後果,不妨把美國國債的意義簡述如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