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2 / 4)

小說:怎樣做大國 作者:連過十一人

的雙重危機(1)

中國的教育開支在國民經濟總產值中所佔的比例長期過低,在2002~2003年度還一度下滑,農村教育面臨的困難極大。根據南京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張玉林的研究,1999年全國2 036個縣和縣級市中,有1 021個縣的小學生人均“公用經費”不足10元。

雖然教育危機的呼聲已經在社會引起強烈的震動,但是人們對這一危機的性質仍認識不足。如今的孩子,在十幾年後變成了勞動力。那時候,中國正好趕上老齡化的危機,勞動人口下降,被撫養人口上升。現在的成年人,要想指望自己退休後能夠被現在的孩子們所養活,唯一的出路就是好好教育這些孩子,使他們有更高的素質、更高的勞動生產率。只有每個勞工的勞動生產率大幅度提高,所生產的“剩餘價值”加大,才能指望比較少的年輕人能夠養活比較多的老年人口。但是現在教育投入不足,將來的勞動力素質就不可能高。這所引發的不僅是目前的教育危機,還會在未來10年後加劇中國的老齡化危機。

我們只要看看幾個資料,就能明白這種危機的嚴重性。

由於計劃生育政策的有效執行,中國的生育率從1980年每個婦女個孩子跌到如今的個,遠遠低於維持穩定人口水平所需要的的“替換率”標準。結果,在5年多左右的時光裡,中國的勞動人口總數就會下降,在10~20年的時間,老年人口就會急劇上升,中國由此進入老齡化社會。

比如,研究亞洲人口的克林特·勞倫根據各種資料反覆估算,預計中國的勞動人口到2009年將達到頂峰,為92 400萬左右。這個數字,到2024年將下跌到83 500萬。與此同時,老齡人口將持續上升。到2030年左右,中國60歲以上的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將達到25%左右,超過美國當時的水平。到2050年,這個比值將超過30%。現在中國的勞動人口和退休人員的比例為6∶1,到2040年將下降到2∶1。那些4…2…1結構的家庭(即4位老人、夫婦2人和1個孩子的家庭),可能面臨一個獨生子養活好幾位退休人員的局面。

面對這樣的危機,一方面要適當調整現在的計劃生育政策,一方面則要投資教育,使現在的孩子能夠在未來從事高科技產業,一個人頂兩個人用。同時,產業層次提高,也能夠給老年人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我們不能指望一個60歲以上的人還當建築工人。但是,一個60多歲的人,如果受過良好的教育,可以在大學教書,可以操作電腦,可以從事各種研究性工作。現在接受義務教育的人,不僅在10多年後要一個頂倆地辛勤勞動,養活不斷增長的老齡人口,而且再過50年,他們本身也將進入老齡歲月,那時的老齡人口將約佔中國總人口的1/3,他們能否自食其力,將是中國在本世紀還有沒有競爭力的決定因素。

遺憾的是,目前中國的高速經濟發展,給許多人帶來了盲目樂觀情緒,掩蓋了未來的危機。高盛在2003年的報告表明,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這“金磚四國”中,只有印度能夠把5%的年GDP增長率維持到2050年,雖然其人均GDP仍是四國中最低的。這一估算的重要因素,就是人口。印度目前的人口平均年齡為26歲,中國為33歲。未來印度的人口增長率為1�6%,比中國高一倍。這不僅意味著印度的人口總數將在2035年超過中國,而且其人口要遠比中國年輕,兩國人口的平均年齡差距將越來越大。這當然會影響兩國經濟的此消彼長。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教育與老齡化的雙重危機(2)

人口增長,人口年輕,並不一定是好事。在未來50年,中國的人均GDP要遠高於印度,生活質量也明顯高出一籌。但是,如果不做長遠考慮,這些優勢很快就會化為烏有。中國目前的經濟發展,很大程度上藉助於計劃生育政策帶來的“人口紅利”。

過去30年,中國少生了3億人。這不僅大大減緩了就業和資源帶來的壓力,而且由於被撫養的人口少,中國可以投入更多的資源用於經濟發展。但是,“人口紅利”是個帶有誤導性的一面之詞。從另一個角度看,這個“人口紅利”實際上是“人口借貸”。也就是說,現在我們控制生育,被撫養的人口少,造成的結果是未來的勞動力減少,老齡化加劇,增加了國家和社會的財政負擔。現在的“紅利”,許多是以未來為抵押的“貸款”。不考慮未來,不計劃如何“還貸”,我們就會“破產”。

應該說,目前的獨生子女政策,使得社會上成人多、孩子少,使我們比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