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部分(3 / 4)

小說:慈禧全傳 作者:蒂帆

見此光景,李鴻章只有一個要求可以提出:“穆公使,我立刻把你的意思,電奏西安。請你無論如何勸一勸瓦帥,暫時不必有所動作,等西安的覆電到達,如果他不滿意,再定行止。可以不可以?”

穆默剛走,法國及日本相繼派人來傳話,證實了瓦德西確已作了派軍出京的決定,及至赫德來報告同樣的訊息時,李鴻章的幕友,已將電報擬妥,臨時又加上幾句,並標上“即到即轉,不準片刻延擱”的字樣,發了出去。

“今天是庚子年最後一天。清朝開國到今兩百六十年,沒有比今年更慘的,今年這一年沒有比今天更慘的!我少年科甲,中年戎馬,晚年洋務,結果落得個象今天這樣仰面求人,想想真是心灰意懶,生趣索然!”李鴻章的聲音越說越低,最後悽然淚下,一步重似一步地走回臥室,將房閉上了。

“憂能傷人!”楊崇伊悄悄說道:“中堂一身關係很重,我們總得想個法子,讓他寬心才是。”

“要寬心,只有西安回電,準如所請。”楊士驤憂形於色地,“我看還有得磨。”

“不會!”徐賡陛極有把握地,“一定會準。”

“萬一不準呢?”楊士驤問。

“不準也得準!”徐賡陛說:“今天除夕,苦中作樂,醉他一醉,為中堂謀一夕之歡。”

“慢來,慢來!次舟,你說不準也得準,這話作何解釋?”

“今天不準,橫豎有一天準,到了時候,不管西安有沒有回電,準不準所請,回覆各國,說是已有回電旨批准才是。”

“那,那以後呢?”

“嗐,莘伯!”徐賡陛不耐煩地說:“什麼叫‘全權’?遇到這時候還無‘權’求‘全’,莫非真的等瓦德西帶隊出京時,死在他的馬前?”

“透徹,透徹!”二楊異口同聲地說。

事情等於已作了決定。為了行在不致受瓦德西的威脅,從權處置,並不算錯。事實上,徐賡陛料得很準,西安回電,果然準了。

電旨一共兩道,第一道是答覆英國公使派參贊來轉達的意見,說是“英年、趙舒翹情罪較輕,是以加恩定擬,今來電稱該使語意決絕,為大局計,不得已只可賜死。”第二道電旨說:“朝廷已盡法懲辦禍首,而各國仍不滿意,要挾甚迫,現存諸人,即照前次照會辦理,實因宗社民生為重,當可止兵,不致再生枝節,茲定初三日降旨,初六日懲辦,惟英、趙已無生理,或通融賜死。啟、徐並索回自行正法。該親王等迅速密籌,或請美、日等國及赫德等轉圜,能否辦到,並商明已死諸人,不再追咎,即日電覆。”

“算是定局了!”楊士驤舒口氣說:“我馬上回中堂。”

等李鴻章看完電報,幕僚建議,應該立刻託赫德去聯絡,將英年、趙舒翹由斬決改為賜死,以及啟秀、徐承煜自日本軍隊中要回來,這兩件事辦妥之後,即刻電覆行在,了卻一件大事。

“不必!”李鴻章說:“啟、徐二人正法的電旨到了再去要人,也還不遲,英、趙二人,洋人只是要他們死,怎麼死法,無關緊要,不必徵求同意。”

“然則辦照會通知各國公使?”楊士驤問。

“不必!先口頭通知,過兩天再辦照會。”李鴻章說:“趙展如是不是死得成,大成疑問。要擬個電報給榮仲華,放鬆不得一步!”

※ ※※

李鴻章料事很準,要趙舒翹死,真是不大容易。

首先,慈禧太后就不以為他有死罪,當十二月二十五第三次改定懲辦禍首罪名時,她就說過:“其實,趙舒翹並沒有附和拳匪,只是當初跟剛毅從涿州回來覆命的時候,不該以‘不要緊’三個字搪塞我。”

這話傳到趙舒翹耳中,大為欣慰,自度必可免死。及至朝命已下,定為斬監候的罪名,先交臬司看管,他還言笑自如,不以為意。他的家人亦很放心,因為有個極大的奧援在!

這個奧援就是趙舒翹的母舅薛允升。此人是翁同譞的同年,刑部司官出身,由主事到郎中,歷時二十二年之久,官運是蹭蹬極了,但卻歷練成了一位律學名家。大概從清朝開國以來,刑部的書辦不但不敢欺侮司官,而且心悅誠服的,只有薛允升一個人。

到了同治十二年,薛允升方始外放為江西饒州府,自此一帆風順,升道員、擢監司、署漕督,光緒六年內召為刑部侍郎,在禮、兵、工三部轉來轉去,轉到光緒十九年,終於升為刑部尚書。其後因為他的侄子薛濟勾結刑部司官,說合官司,連累乃叔,降三級呼叫,做了一年的宗人府府丞,告老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