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部分(3 / 4)

小說:慈禧全傳 作者:蒂帆

把他種種措置失宜的情形說一說。不然,為什麼要革職留任呢?”

想想話也不錯。趙舒翹重新伏案提筆,這一次就頗費思考了,語氣輕了不行,重了更與撫卹的本意不符。

費了有三刻鐘,方始擬妥,隨即送交剛毅。未看正文,他先就在正文前面加了五個字:“諭軍機大臣”,表示與“軍務處”無關。

再看正文,寫的是:“統帶武衛前軍,直隸總督聶士成,從前頗著戰功;訓練士卒,殊亦有方,乃此次辦理防剿,每多失宜,屢被參劾,有負委任,前降諭旨,將該提督革職留任,以觀後效。朝廷曲予矜全,望其力圖振作,借贖前愆,詎意竟於本月十三日,督戰陣亡。側念該提督親臨前敵,為國捐軀,尚非畏葸者比,著開復處分,照提督陣亡例賜卹,用示朝廷篤念忠烈,策勵戎行之至意。”

“意思是對了,語氣不對!”剛毅提筆就改,首先將“篤念忠烈”改為“格外施恩”,然後再從頭改:“頗著戰功”改為“著有戰功”:“殊亦有方”改為“亦尚有方”:“每多失宜”改為“種種失宜”。總之,說聶士成好的,語氣改輕,說壞的就加重。

等他擱筆,徐桐說道:“我看一看!”

不僅看一看,還要改一改。徐桐在“督戰陣亡”之下,加了幾句:“多年講求洋操,原期殺敵致果,乃竟不堪一試,言之殊堪痛恨!”

寫完,將旨稿還給剛毅,得意地問道:“如何?”

這幾句話很刻薄,亦是對講求洋務的一大譏斥,很配剛毅的胃口,但有件事,使他大為不快。軍機大臣擬上諭,或者改軍機章京所擬旨稿的那枝筆,稱為“樞筆”,權威僅次於御筆。當年穆宗駕崩,深夜定計奉迎當今皇帝入宮,由於軍機大臣文祥抱恙在身,榮祿自告奮勇,擬了一道上諭,等另一位軍機大臣沈桂芬趕到,認為榮祿“擅動樞筆”,懷恨甚深,以後不斷跟榮祿為難,耽誤了他十來年大用的機會。當時是出了大事,倉皇急切之間,失於檢點,還是情有可原,如今徐桐明明看到一開頭就是“諭軍機大臣”,居然擅作主張,一副首輔的派頭,未免太狂妄自大,目中無人了。

因此,剛毅冷冷地答道:“如今什麼事都不講究了!何止於洋操這件事!”

徐桐聽出語風不大對勁,卻不知其故何在?剛要動問,趙舒翹又談到另一件大事。

“江浙兩湖的考官該放了。這幾天很有人來問訊息,竟不知怎麼回答人家?”

原來子、午、卯、酉鄉試之年,以路程遠近 定放主考的先後。邊遠省分,早在五月初就放了,東南及腹地各省,應該在六月中旬放。然後,七月初放山東、山西、河南各近畿省分,最遲的是順天鄉試的正副主考,八月初六才傳宣,一經派到,立刻入闈。

京城裡天翻地覆,江浙兩省,繁華如昔,若能派任主考,藉此遠禍,真個“班生此行,無異登仙”,無怪乎夠資格放主考的翰林,人人關心。但作為翰林院掌院的徐桐,卻嗤之以鼻!

“如今是何時世?朝廷那來的工夫管此不急之務?”

趙舒翹心想,這話如果出於目不識丁的武夫之口,猶有可說,翰林院掌院以職位而論,巍然文宗,居然如此輕視科舉,真是駭人聽聞,何怪乎董福祥會燒翰林院!

他很想痛痛快快駁他一駁,但以徐桐已成國之大老,話不便說得太重。就這思量措詞之際,剛毅開口了。

剛毅是因為徐桐“擅動樞筆”,懷著一肚子悶氣,有機會可以發洩,當然不會放過,“掄才大典,不是小事!”他說:“不舉鄉試,各省的人才,怎麼貢得到朝廷來?這件事要好好商量。”

徐桐也知道自己失言了,急忙說道:“也不是不舉鄉試,只是今年秋闈總不行了!”

“還有一層,”啟秀為他老師幫腔:“今年秋闈縱能舉行,明年會試恐怕來不及!滅了洋人,總還有許多論功行賞,遣返士卒,慰撫黎民之類的善後事宜。不說別的,京裡遭遇這場大亂,百凡缺乏,一開了年幾千舉人到京,食、住兩項就有困難。”

這倒是實在話。照此說法,慢慢就可以商量了。趙舒翹便看著剛毅說:“我看今年鄉試,只能延期,就看延到什麼時候?”

“要不了多少時候!”久未開腔的載漪突然出聲:“到閏八月就是洋人的死期到了!那時一戰而勝,天下太平。”

民間傳說,閏八月動刀兵,並沒有說,閏八月能打勝仗。趙舒翹覺得啟秀與載漪都在說夢話,不過要不了多少時候,倒是真的,等李鴻章一到京,跟洋人議和,說不定閏八月就可以停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