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部分(3 / 4)

小說:慈禧全傳 作者:蒂帆

庸人自擾,但言路今非昔比,而以死建言,又是骨鯁之士立身處世的最高境界,清議的激動,可想而知,所以處置必須慎重。否則,小小的一個漣漪會引起險惡的波瀾。

這樣轉著念頭,不由得便想到了慈安太后。她已不大管事,而這件事非拉她一起管不可!因為吳可讀的奏摺上,雖是口口聲聲“兩宮皇太后”,其實與慈安太后全不相干,惟其如此,必得拉她在一起,好做個擋箭牌。

於是她輕咳一聲,剛轉過臉來,想看有什麼人在,而李連英已搶先一走,進入她的視界。

“你來!”慈禧太后說,“到‘那邊’看看去!”

“喳!”李蓮英問道,“是請東佛爺過來,還是說,主子去瞧東佛爺?”

慈禧太后想了一下說:“我去吧!把這個盒子帶著。”

“喳!”李蓮英向外做個手勢,示意廊上伺候的太監,預備軟轎,然後極其敏捷地將攤開在桌上的那個奏摺,收入黃匣,捧在手中。

第一部分柳堂死諫第6 節繼統之爭

“這就值得一死嗎?”聽完慈禧太后的話,慈安太后訝然相問,“前兩天我就聽說,有個御史在薊州服了毒,說有一道遺折,我還以為他有什麼不白之冤,非拼命不可。誰知道是這麼回事!”

“本來就是瞎擔心。不過,總算是忠臣死諫,也怪可憐的。”

“是啊!”慈安太后說,“應該給他個卹典。”

“那是小事。”慈禧太后緊接著說,“我來跟姐姐討主意,這個摺子該怎麼辦呢?”

“這……?”這就非慈安太后所能肆應了,她想了一會說,“能不能擱下不理?吳可讀的話,彷彿是指著七爺說的,一交下去,怕於他面子上不好看。”

慈安太后實在忠厚得近乎可憐了。慈禧太后心想,如今不必拿她做擋箭牌,倒是不妨拿她做個箭垛子,可用來表現自己的大公無私。

“怎麼著,”慈安太后又出了個主意,“先找五爺跟六爺來,問問他們有什麼好主意?”

這個主意也不怎麼高明。如說當做“家務”來辦,應該將文宗現存的四個胞弟都找了來商量,只召NFDA3 、恭,摒除醇王,倒像他該避嫌疑似的。慈安太后原來要回護醇王,而所出的主意,與本意矛盾,卻不自知。這也不必說破,讓她糊塗好了。

“跟五爺商量不出什麼來,只找六爺吧!”

於是第二天兩宮太后在漱芳齋召見恭王,賜座賜茶,做過一番家人之禮的周旋,慈禧太后談入正題,將吳可讀的遺折交了過去。

恭王匆匆看完,心裡也像慈禧太后一樣,鬆了一口氣,當時便有了打算,這個奏摺的處理,應該交付閣議,也就是訴諸公意。

“吳可讀死得冤枉!”慈禧太后在恭王沉吟措詞時,這樣表明,“當初迎皇帝入宮,我們姊妹倆也就是這個意思。”

“這個意思”是什麼?很顯然地,是說繼嗣、繼統為一事。恭王不知道慈禧太后是真的有這樣的意思,還是有意作違心之論?但不論如何,這是個絕好的機會,也可以說是一個極好的“把柄”,必得把它抓住。

於是他介面說道:“請兩位皇太后的旨,是否可以宣明‘這個意思’,將吳可讀的原奏,發交閣議?”

“可以!”慈禧太后毫不猶豫地答了這一句,轉臉又向慈安太后徵詢:“我想,這沒有什麼不可以的!”

慈安太后只怕傷觸醇王,但她實在拿不出什麼好主意,只好點點頭,表示同意。

於是恭王以軍機承旨的方式,親自擬了一道上諭,奉兩宮太后核可,交內閣明發:“吏部奏:主事吳可讀服毒自盡,遺有密摺,代為呈遞。折內所稱,請明降懿旨,預定將來大統之歸等語。前於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降旨,‘俟嗣皇帝生有皇子,即承繼大行皇帝為嗣’。此次吳可讀所奏,前降旨時,即是此意。著王大臣,大學士、六部九卿、翰詹科道,將吳可讀原折,會同妥議具奏。”

邸抄一發,關心國事的,無不對“即是此意”四個字,大感興趣。尤其是“清流”君子,覺得這四個字包含著極深的意義在內,頗有闡發的必要。所以寶廷、黃體芳、張之洞等人,紛紛捉筆構思,各逞才華,要做一篇“定國是”的大文章。

當然,大多數的人只是口頭議論,對於“即是此意”這句話,見仁見智,各有解釋。有的說:母子到底是母子,慈禧太后當然希望將來的皇位,歸她承繼的孫子,所謂“妥議具奏”,就是要議出個確立不移的辦法出來。而有些人則認為慈禧太后誠意可疑,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