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脈象不好。”她憂形於色地告訴慈安太后,“要‘胸次寬通’,才是順象,如今皇帝咳嗽、胸口發堵,這就不好。而且陰分不足,本源就虧了。這跟打仗一樣,外敵雖強,只要自己有精兵良將,也還不怕。皇帝的底子不好,我看將來真得要好好調養。”
“自然。”慈安太后真是慈母之心,此時對皇帝唯有憐惜心疼,將他平日的荒唐行徑,一古腦兒拋卻,“他平時也太累了,等脫了痂,讓他好好玩一玩吧!傳個戲什麼的,諒來外頭也能體諒,不會說什麼。”
“這話也要先跟他們說明了才是。”慈禧太后又說:“我擔心的是這一百天下來,內外大事,什麼都弄不清楚了。那時候重新開始辦事,摸不著一點頭緒,豈不糟糕?”
慈安太后何能看出她話中的微意?只深以為然地點點頭問:“是啊!那該怎麼辦呢?”
“當然要叫老六他們想辦法。”慈禧太后站起來說:咱們走吧!看看去。“
兩宮太后傳軟轎到了養心殿,皇帝剛剛睡著,慈禧太后不叫驚動,傳了總管太監孟忠吉來問話。
“昨兒晚上,‘大外’行一次,進了半碗多鴨粥,又是半碗三鮮餡兒的元寶湯。”孟忠吉這樣奏陳皇帝的起居。
“‘花’怎麼樣?”
“‘花’挺密,比昨兒發得多得多了。李大夫說,花密是密了,發得還不透,要看明兒怎麼樣。”孟忠吉又說,“奴才幾個一天三遍拜佛,想皇上福大如天,一定蒙佛爺保佑,平平安安,順順利利。”
“等平安過去了,我自然有賞。”慈禧太后又正色警告,“你們躲懶大意,伺候得不周到,我可饒不了你們!”
“奴才萬萬不敢。”
“皇后今天來看過皇上沒有?”慈安太后問。
“今兒還沒有。”孟忠吉答道,“昨兒晚上來給皇上請安了,歇了一個鐘頭才回宮。”
“喔!皇后說了些什麼?”慈禧太后問。
“皇后吩咐奴才,盡心伺候。說皇上胃口不開,若是想傳什麼,通知皇后的小廚房預備。”
“嗯!”慈禧太后遲疑了一會,終於問了出來,“皇后待了一個鐘頭,跟皇上說了些什麼?”
“皇后跟皇上說話,奴才不敢在跟前。不過……。”
孟忠吉自覺失言,趕緊縮口,但已不及。慈禧太后自然放不過他,厲聲問道:“怎麼啦?”
這不能再支吾了,否則慈禧太后一定翻臉,孟忠吉硬著頭皮答道:“皇后彷彿淌過眼淚。”
“哼!”慈禧太后的臉色陰沉得可怕,向慈安太后說了句,“你看看!”
慈安太后不作聲,心裡又拴上一個結,慈禧太后對皇后的不滿,愈來愈甚,是她所深知的。曾經想勸,又怕慈禧太后疑心她袒護皇后,心起反感,誤會更深,而不勸則更不是辦法。就這遲疑躊躇之間,有太監來報,說皇帝已醒。這一打岔,便不容慈安太后有開口的機會,忙著去看皇帝要緊。
皇帝臉上、手臂、肩項等處,全是紫色的斑皰,“花”發得果然甚密,但不是鼓鼓地凸了起來,而且也不是顆粒分明,有些地方亂糟糟連成一大片,這都不算有利的證候。
兩宮太后並坐在御榻前,少不得有一番安慰的話,勸他安心靜養。皇帝表示,上煩兩宮太后睿慮,深感不安,又說不能親自看折,頗為著急。
“我也知道你著急,總得想辦法。”慈禧太后轉臉向慈安太后說道:“我看也該讓他們進來看看。”
這“他們”,當然離不了軍機大臣,其次是御前大臣。正好太監來請旨,說翁同龢請示,可否進見,於是慈禧太后傳諭,與軍機、御前一起進殿。
進了養心殿,正間供著佛,大家一起磕了頭,然後孟忠吉打簾子,由恭王領頭,一起進了東暖閣,跪下行禮。光線甚暗,看不清楚,只聽皇帝小聲在問:“是那些人?”
“軍機跟御前,還有翁師傅。”慈禧太后又吩咐:“拿蠟來!”
孟忠吉答應一聲,立即派人取來兩支粗如兒臂的,明晃晃的紅燭,站在御榻兩旁。燭光映照之下,越顯得皇帝的臉色如醉了酒一般。
這時,慈禧太后已親自伸手,將皇帝的左臂,從錦被中挪了出來,揎擄衣袖說道:“你們看!花倒發得還透。”
於是惇王首先上前,一面看那條佈滿痘皰的手臂,一面說著慰勸的話。惇王看了是恭王、恭王看了是醇王,一個個看過來,最後一個是翁同龢。皇帝真象酒醉了似的,兩眼似開似閉,神態半睡半醒,始終不曾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