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部分(1 / 4)

小說:慈禧全傳 作者:蒂帆

“這一層,不煩聖慮。他們是出生入死的老弟兄,何況國事如此,不至於還鬧意氣。”

“那好!”慈禧太后又說,“餉要給鮑超籌足。”

“是。”恭王答道,“新募這一軍,開拔之前,由湖北在部撥邊防經費項下照撥,到防以後,戶部另外給他籌餉。”

“左宗棠呢?”慈禧太后問到寶廷的奏摺,“他到底在西北多年,讓他到京裡來當差;這個主意也不錯。不過,他來了讓他幹什麼?在西北,又找誰替他?這些,你們都想過沒有?”

恭王自然想過,也跟大家談過。主戰一派自是極力贊成此議,以為左宗棠入參大計,足以增加聲勢。而主和一派居然亦眾口一詞,說寶廷的主意很高,這就另有文章了。

左宗棠在西北,雖非“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以專閫之寄,調兵遣將,把局勢搞得劍拔弩張,軍機處無從遙制,也頭痛得很。如今內調入京,明為尊崇,其實羈縻,和戰之計,反倒容易控制。至於左宗棠到京,派什麼差使,以及西北軍務由誰接替?當然也有安排。

“回聖母皇太后的話,左宗棠原為東閣大學士,將來到京,是不是派在軍機上行走?另外請旨。至於新疆軍務,自以左宗棠保薦為宜。”

“嗯。”慈禧太后點點頭,覺得有些支援不住,便即問道,“還有什麼事要談?”

“張之洞有個摺子論海防,牽涉的事項甚多。”說到這裡,恭王特意停了下來,要看慈禧太后是何表示,再作道理。

“那還是你們談吧!”慈禧太后說道,“張之洞倒是肯用心,肯為朝廷出力的人。”

就這一句話,便等於已作了裁決,凡有所奏,應該儘量採納。因而恭王答應著說:“臣等仰體聖意,拿原折逐款商量停當,奏聞取旨。請聖母皇太后先回官吧!”

於是慈禧太后先離座回長春宮。接著便送進來一個黃匣子,裡面是經她裁定的兩案,寫旨呈閱。

第一道是明發上諭:“諭內閣:前有旨將崇厚暫免斬監候罪名,仍行監禁。諭令曾紀澤將應議條約,妥慎辦理。茲據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接到曾紀澤電報,現在商辦一切,懇為代奏施恩等語。崇厚著加恩即行開釋。”

一看,慈禧太后便皺起了眉。這道上諭,含混籠統,語意不清,“商辦一切”與“代奏施恩”有何關係。“施恩”是要施什麼恩?都不明白,本想動硃筆替它改正,但精神不濟,只好算了,撂下看第二道第二道是廷寄:“左宗棠現已行抵哈密,關外軍務諒經佈置周詳,現在時事孔亟,俄人意在啟釁,正須老於兵事之大臣以備朝廷顧問,左宗棠著來京陛見。一面慎舉賢員,堪以督辦關外一切事宜者,奏明請旨,俾資接替。此外帶兵各員中,有才略過人,堪膺艱鉅,秉性忠勇,緩急足恃者,並著臚列保薦,用備任使。將此由五百里諭令知之。”

這道廷寄,沒有什麼地方要改,隨即發了下去。於是李蓮英面奏:“該請脈了。”

“不必五個人一起上來。”慈禧太后忽然說道,“就傳薛福辰、汪守正好了。等我好好問一問他們。”

薛、汪兩人已取得信任,同時也頗蒙優遇,慈禧太后特賜矮凳子,讓他們在御前坐著談,這是宣力有年的高齡大臣都未能得到的恩典。

第一部分柳堂死諫第27節長春閒話

慈禧太后特意摒隔太醫,只召薛、汪,是有意要跟他們談談。一則破悶,二則是採風問俗,想了解民間疾苦,更想了解官吏賢愚。

這方面,汪守正就比薛福辰大見才具了,應答奏對,十分稱旨。問到山西的官吏,他總是揚善隱惡,歸結於頌揚聖明,十分動聽。

“閻敬銘在山西怎麼樣?”慈禧太后問道,“他在山西辦賑,經手的款子很不少,是不是很清廉啊?”

“是,”汪守正答說,“閻敬銘督辦山西賑務,老百姓拿他比做包龍圖。曾國荃常常在臣面前誇獎他,說為人臣者,總要像閻敬銘這樣子清廉刻苦,實心辦事,方不負朝廷識拔。閻敬銘也常跟臣說,秦晉大旱,皇太后垂念備至,在國庫萬分支絀之際,一次次撥出大批款子放賑。如果我輩在裡面侵漁分文,試問如何上答皇太后天高地厚之恩。”

“真是這樣子嗎?”慈禧太后問道,“有人說他在山西,趁荒年地價賤,買了許多良田,又特為搬家到山西。這話又是打哪兒來的呢?”

“閻敬銘在山西辦賑,極其認真,真正涓滴歸公,難免得罪了人,造謠糟蹋他,也是有的。至於搬家到山西,是因為他的原籍朝邑,靠近黃河,地勢太低,每每鬧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