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部分(2 / 4)

小說:慈禧全傳 作者:蒂帆

第一雙是都統桂祥的女兒。慈禧太后兩個弟弟:一個叫照祥,一個叫桂祥。咸豐十一年秋天,慈禧太后母以子貴以後,她的父親惠徵追封承恩公,照例由照祥承襲,已在光緒七年下世。桂祥是慈禧太后的幼弟,平庸沒出息,坐支都統的俸給,一天到晚躲在東城方家園老家抽大煙。他的兩個女兒就是慈禧太后嫡親的內侄女,大的“留下”,小的指婚,配了給“九爺”孚郡王奕譓的嗣子載澍。

第二雙是長敘的女兒。長敘是陝甘總督裕泰的兒子,弟兄三個,老大叫長敬,做過四川綏定知府,早已下世,他的兒子是文廷式的至交,現在當翰林院編修的志銳。老二便是長善,字樂初,前幾年當廣州將軍,大開幕府,廣延名士,在將軍署中有亭館花木之勝的“壺園”,作賦論兵,飲酒賦詩,于式枚、文廷式、梁鼎芬三人就是在他幕府中結成了莫逆之交的。

長敘行三,早在光緒三年就當到侍郎,光緒六年與山西藩司葆亨結成兒女親家,好日子挑在十一月十三,這天是聖祖賓天之日,國忌不準作樂,更何論辦喜事?其時清流的氣焰正盛,鄧承修素服登門道賀,滿堂賓客,既驚且駭。長敘趕緊派人去打聽,鄧承修已經上折嚴參,結果兩親家一起罷官。

經此挫折,長敘一直倒黴,直到前年慈禧太后五旬萬壽,以“廢員”隨班祝嘏,才蒙恩開復了處分。他的這雙掌上明珠,大的謹厚,小的嬌憨,現在都跟文廷式在讀書。九十六名秀女之中,要講知書識禮,大概要推這兩姊妹為首了。

第三雙是江西巡撫德馨的女兒,論貌最美,大家猜測,一定也在留下之列。果然,九十六名秀女,“撂牌”刷下去的五十七個;指婚的三個;留下的三十六個之中,有德馨、長敘家的兩雙姊妹花。

選秀女原是很有趣的一件事,加以這天風和日暖,氣候宜人,所以慈禧太后的興致很好。榮壽公主看看是機會了,便在膳後侍坐閒話的時候,閒閒說道:“女兒從沒有跟皇額娘求過什麼,今兒個可有件事,得請懿旨恩准。”

“噢!”慈禧太后很注意地問:“是為你阿瑪的事?”

她是指恭王。前年為了隨班祝嘏,醇王為他乞恩,碰了個大釘子,這次謁陵,是由惇王出面,面奏準他扈從,結果仍是碰了釘子。慈禧太后只以為榮壽公主要為她生父說情是猜錯了。

“阿瑪?”榮壽公主裝作不解地問:“女兒的阿瑪,不是文宗顯皇帝嗎?”

這就是榮壽公主厲害的地方,禮制上一步不錯,自己既然被封為固倫公主,當然不能再認恭王為父。慈禧太后見她這樣回答,不能不改口問道:“是為你六叔說情!”

“不是!連五叔說情都不準,女兒怎麼敢?不過倒也是說情。禮部擬儀注,既不敢違旨,又不敢違祖宗家法,而且其中有絕大的關礙,實在為難。皇額娘就準他們照原議吧!”

“絕大的關礙!是什麼?”慈禧太后困惑地問。

“女兒現在也不敢說,聖明不過皇額娘,慢慢兒自然明白。總而言之,禮部沒有錯,不但沒錯,還真是迴護皇太后、皇上。”榮壽公主跪下來磕頭,“皇額娘信得過女兒,就准奏吧!”

慈禧太后沉吟了好一會說:“好吧!我信得過你。”

於是第二天就傳旨,普祥峪定東陵行禮的禮節,準照二月初十所議。話雖如此,慈禧太后卻另有打算,只是時候未到,不便透露。

※ ※※

二月二十七,皇帝奉皇太后自鑾謁東陵。留京辦事的王公大臣派定五個人,惇王、大學士恩承、協辦大學士福錕、戶部尚書翁同龢、左都御史祁世長。

鑾輿出東華門,慈禧太后照例先到東嶽廟拈香,這天駐蹕燕郊行宮。第二天駐白澗,第三天駐桃花寺。三月初一駐隆福寺,第二天清明,便是在普祥峪定東陵,為慈安太后陵寢行敷土禮的日子。

一到定東陵,慈禧太后先在配殿休息。一面喝茶,一面吩咐:“拿禮單來!”

禮單是早由禮部預備好的,到什麼地方該行什麼禮,一款一款寫得清清楚楚,一檢即是,隨即呈遞。

“怎麼是這樣子的禮節?”慈禧太后發怒了,隨手將禮單往地下一摔,“讓他們重擬!”

她實在是不願行跪拜之禮。早就打算好的,臨事震怒,使得禮部堂官張皇失措之下,不能不乖乖就範,而事過境遷,言官亦不便再論此事的是非。這個打算是連榮壽公主都不知道的,李蓮英雖窺出意向,卻不敢探問,因而此時面面相覷,不知何以處置?

當然,這只是片刻的遲疑,李蓮英在這時候何敢違抗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