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喳!”綿森響亮地答應了一聲,彎著腰疾趨數步,在當中跪倒,自己報了三代履歷,然後退回原處。
於是慈禧太后拿起奏摺說道:“內閣會議的摺子,我們姊妹已經看了。載垣、端華、肅順這三個人,在熱河是怎麼個專擅跋扈,你們大家都是親眼看見的。虧得有恭王在京裡留守,肅順他們還有顧忌。要不然,那兒還有今天?”
這是對恭王的表揚,他自然要謙虛一番:“全是列祖列宗和大行皇帝在天之靈的庇佑,臣何敢當聖母皇太后的獎飭?”
“我說的是實話。”慈禧太后又說,“誰是奸臣、誰是忠臣,我們姊妹全知道。肅順他們的目無法紀,也不是一天了,那時大行皇帝精神不好,凡事力不從心,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你們今天都要體諒大行皇帝的心,如果以為大行皇帝是怎麼樣的寵信肅順他們,可就錯了。”
大家齊聲答應一個:“是!”
“現在你們會議定罪,照大清律例處置,自然不錯。不過,凌遲處死,到底於心不忍,我現在要問大家一句:載垣、端華、肅順這三個人,到底有沒有一點兒可以原諒的地方?”
第九部分慈禧全傳(九)(16)
於是恭王向惠親王看了一眼,這位“老五太爺”便代表親貴發言:“載垣、端華、肅順,罪大惡極,照國法處置,無可寬宥。至於法外之恩,臣等不敢妄議。”
“嗯,嗯!”慈禧太后點點頭,又指著賈楨、周祖培說:“你們倆是三朝的老臣,有話也可以說呀!”
兩位大學士相看了一眼,由賈楨陳奏:“臣等並無異辭。”
“議政王呢?”
恭王心想,慈禧太后實在不須多問了,這樣問來問去,莫非另有主意?不如自己先作個暗示,於是含蓄地答道:“親王棄市,似與國體有礙。應如何加恩之處,請兩位太后聖裁。”
這樣一說,慈禧太后知道,已到了作結論的時候,便轉臉向慈安太后徵詢意見:“載垣跟端華,就讓他們自己去了結吧!”
“嗯!”慈安太后容顏慘淡地答了一個字。
“肅順不能跟他們倆一樣。”慈禧太后看著恭王又說,“他不是親王,綁到菜市口也不要緊。”
“是。那是‘斬立決’。”
“對了,斬立決!”慈禧轉臉問道:“五叔,你看,這麼處置還合適吧?”
“議親、議貴,全是兩位太后的恩典。”惠親王答道:“至於其餘穆蔭等人的罪名,由軍機承旨辦理,臣等不必參預。”
“好!軍機留下來。你們跪安吧!”
等惠親王他們退了出去,兩宮太后跟軍機大臣繼續商議未了事宜。首先要派定執行諭旨的人,而名義則又不同,對肅順,當然是“監斬”,而對載垣和端華,因為賜令自盡,只稱為“傳旨”。
“監斬就仍舊派仁壽好了。”
慈禧太后的人選,與恭王預擬的,不謀而合,“臣也是這麼想。”恭王又說,“刑部還要派一個人去照料,載齡可以。請旨!”
“載齡是誰啊?”
“他是刑部右侍郎。”
“好。”慈禧太后接著又說,“宗人府那面,就讓綿森去傳旨。”
“是!再請加派宗人府右宗正肅親王華豐傳旨,以華豐為主,綿森為副。”
慈禧太后對於朝廷和八旗的制度,已經相當熟悉了,一聽恭王的建議,立刻便了解了他作此安排的用意。宗人府左右宗正,分掌八旗宗室的“家務”,鑲藍旗最早的駐區在西城,歸右宗正管,所以非派華豐不可。而且肅親王是太宗長子豪格之後,對怡親王載垣來說,地位是比較超然的。
安排好了這一切,就談到景壽了,“六額駙的處分,全免了吧!”慈禧太后吩咐。
如果真是這麼辦,又何以服人心?所以反而是恭王不肯。折衷的結果是“著即革職,加恩仍留公爵並額駙品級,免其發遣”。他的罪名,也改輕為“身為國戚緘默不言”了。
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的罪名,是“於載垣等竊奪政柄,不能力爭”,而最倒黴的是穆蔭,認為他“在軍機大臣上行走已久,班次在前,情節尤重”,革了職充軍,但也加了恩,由“發往新疆”改為“發往軍臺效力贖罪”,其餘的都是“即行革職,加恩免其發遣”。
商量已定,恭王他們四個人退回軍機處,已有不少各衙門的司官,伸頭探腦地在窺探,這都是來打聽訊息的。肅順難逃一死,已是意料中事,但載垣、端華,情節不如肅順之重,身分又是襲封的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