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的,只是這次去的人卻太多了些,多也就多吧只要天津衛那邊還穩著,大明就不會亂了,過去湊個熱鬧也好。
“……鄭氏乃是妲己一般的人物,禍亂朝綱!”
“……宮內已經被奸人把持,請錦衣衛各司入宮查案,不然不能平天下人之心……”
“……皇長子朱常洛當為儲君,請宮中速派人去洛陽迎福王登基,尊王氏為皇太后……”
這些輿論放在往日是大逆不道之極,在如今,誰還在乎什麼天家臉面,這幾年來,京津爭權,早就撕破臉了,權威動搖許多,大家也都大膽了許多。
這等言潮如果放任其發展,那麼很快就會有朝中大佬參與,等到那一天,那就是身不由己了。
鄭太后和鄭國泰明白這個道理,他們一邊讓自家這幾年籠絡的朝臣去唱反調,一邊連連下令讓錦衣衛和東廠出動鎮壓。
事情那有那麼容易,當年錦衣衛騎兵能護送王通一家去天津,到了今日怎麼還會聽別人的指派,順天府和五城兵馬司被呂萬才牢牢控制,更不會聽人指派,上面的指派號令不得他們。
差役們倒是走街串巷,嚴防有不法之徒藉此生事,至於大明門附近則是根本不去涉及,去一兩個也是維持秩序。
鄭家如今也是富可敵國,到了這個時候錢財算是什麼,大把的銀子撒下去,只求能讓這些帶刀的人幫忙。
錢財在前,也不是沒有人不動心,只是錦衣衛幾個百戶想要帶隊出來,人剛走出一條街道就被他們當管的千戶攔住,人回到駐地,領著人出來的當即被派往哈密衛效命,負責西域的情報打探。
更讓宮中心涼的是,禁軍他們也調不動了,幾個營官都是稱病,留下來的人在那裡大義凜然的說道:
“臣等刀劍是為了屠戮奸邪虜寇,城內皆是大明的忠臣良民,動用大兵為何?”
鄭太后無計可施,太子朱常洵不知道如何是好,鄭國泰著急的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他們這一系的臣子也都是慌亂異常,他們都知道有個法子可以用,但卻不敢去用。
城內開始死人了,幾名明顯是在背後興風作浪的大臣死在家中,幾位清流領袖也都是在回家途中遭到了伏擊,有的人被暗殺,有的人重傷。
更讓人驚駭的是,已經是襄誠公陳家也有人被刺殺,陳思寶的兩個弟弟都是京營的參將,在營中被人刺殺,一死一傷。
京城內漸漸有了亂的苗頭,但這樣的手段果然有效,沒了人指使和串聯,那些大佬們的學生和門徒,那些跟著起鬨的清流都是縮頭,熱鬧歸熱鬧,好處歸好處,終究還是這條命更重要。
大明門前的人少了些,但還是有很多的人在,這些人不畏生死,而且錦衣衛和各個衙門都是增加了護送的人手,不再讓人鑽空子,聽聞抓住了刺客,刺客再被滅口之前說自己是宮裡司禮監某人派來的。
看著大明門前那些不畏生死的臣子,大家總算明白,這件事不是什麼有人要投機,這件事背後有人。
然後就是一個個從河南傳來的訊息……
“……福王已經出城,知府並未阻攔……”
“……福王已經過河登岸,再有四天就要進入直隸……”
“……真定府知府以迎天子禮儀接福王……”
局面徹底失控了,相比於懦弱的朱常洵來說,福王朱常洛也是憨厚之極的老實人,除了喜歡女色之外沒什麼別的喜好,讓他進京賭皇位,想來他更喜歡留在洛陽玩女人,這等冒險的事情他未必願意做。
不過,福王真心假意這個不重要,這個行動是壓垮鄭太后的最後一根稻草。
從這件事一開始,鄭皇后和宮中這些人就知道怎麼做才能解決眼前的亂局,可他們都知道不能那麼做。
眼前這個局面是大病,大家都知道這病該怎麼治療,只是吃了那藥,病好了,人也要死了。
但當務之急是讓太子朱常洵登基,不登基一切休提,登基了或許還有那麼多點可能。
鄭太后下旨,說京師紛亂,需元老重臣主持大局,樂浪郡王王通雖然身在病中,但應以國事為重,入京辦差。
旨意下達,王通還是以武人的乾脆態度對待,沒有什麼虛情假意的推拒,直接接旨,準備入京,韓剛所轄的禁軍團,以及原來李虎頭的禁軍團,齊武的禁軍團都是開始向京師周圍調動。
當王通接旨的訊息傳到京師得到官方確認之後,大明門前的人立刻散了個乾乾淨淨,京師一下子安靜下來。
順天府和錦衣衛都開始向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