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部分(2 / 4)

小說:錦衣當國 作者:九十八度

力,薊鎮和京營各自抽調四千精銳隨行。

這就是小心謹慎的應對,如果遼寧局勢有什麼突變,禁軍最精銳的力量就會第一時間做出反應。

巡撫徐廣國被給予更大的專制之權,實際上現在的徐廣國說是總督遼寧三鎮更加恰當一些,為了讓他便宜行事,徐廣國對三總兵都有指揮調遣的權力,只是命令需要隨時向京師報備,算是程式。

遼寧巡撫徐廣國調遼東總兵馬林所部四千騎去往遼南,遼西總兵李如柏已經是率領本部精銳前往,遼南總兵孫守廉自然是全部動員。

除卻這些安排之外,巡撫徐廣國自己也進行了募兵,邊牆內外的團練和商團武裝被他徵召三千餘機動,加上他自己的標兵家將,差不多有四千餘人,用作守備定遼右衛的機動力量。

朝中誰為帥的爭論還在繼續,官員們對徐廣國這個舉人出身的巡撫本就印象不好,這次的爭論讓這個印象更壞。

不過在遼寧上上下下的準備之中,有一點大家都不能否認,徐廣國的確是能員,他在遼寧也就是兩年不到的光景,居然積攢了那麼多的糧食和銀錢,這次大軍調動,很多錢糧就地就可以籌集,免除了很多轉運的麻煩。

時間過得很快,九月初,倭寇大軍在朝鮮境內也沒有什麼大的動作,在朝鮮平安道中部,殘存的朝鮮兵馬甚至還發動了幾次反攻,規模不大,可倭寇大軍的追剿規模也不大,莫名其妙的陷入了相持之中。

派到朝鮮的細作和密探也有了效果,也有朝鮮本地的人看到局面沒有繼續崩潰下去,也開始主動的來到朝鮮控制的地盤和大明境內告密。

大明總算知道了在平壤城的日軍到底有多少,主將是誰,儘管這個訊息也說不上準確,可比從前已經是靠譜了很多。

在平壤的是倭寇大軍的第一軍團,軍團長是小西行長,兵力差不多在一萬五千到兩萬人之間,這軍團長是什麼,大家還真是糊塗,不過比較之下,也能知道差不多是大明總兵的官銜,好傢伙,倭寇居然在朝鮮一次派來十幾個總兵啊!

為什麼攻勢停滯也有了答案,朝鮮潰敗的太快,倭寇大軍前進的太快,結果推進到平壤城之後,後勤補給跟不上了。

朝鮮本就是貧瘠,糧食主要儲存在幾個大城和南部幾個道,可倭寇大軍在一開始的時候折騰的實在是太過離譜了,燒殺搶掠,肆意妄為,很多糧食就這麼不小心的被燒掉,然後因為屠殺搶掠,屍體太多,居然還有瘟疫的流行。

平壤城繼續向西向北,都沒有足夠大的城市和聚集區提供糧食,所以大軍只能是在平壤城維持,都在搬運屍體,還有四處擄掠軍糧,甚至督促本地朝鮮人進行耕種,希望在本地的耕種中取得一些補給。

而且那次祖承訓冒進,幾千騎兵被倭寇大軍困在劣勢的地形中,被打的損失慘重,也就是主將逃了出去,可倭寇大軍佔了這麼大的上風,人數、地形上都有極為巨大的優勢,可自己死傷也在三千以上。

這個傷亡比讓倭寇的軍將也是凜然,沒想到明軍的戰鬥力居然到了這個程度,明軍騎兵中還有幾百穿著類似於南蠻戰士鎧甲,這個也是倭寇軍將沒有想到的,日本人所說的南蠻,就是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他們的板甲在日本的大名中也有流傳。

明軍的戰鬥力和裝備讓倭寇也不敢輕動,小西行長給在漢城的大本營寫信,說是一切都要等大軍上來方能前進,要不然,隨意冒進,恐怕要犯和明軍將領一樣的錯誤。

現在的朝鮮和大明邊境,是在緊張的安靜之中,大軍不斷的集結,卻都僅僅是駐紮佈防,彼此不敢輕動。

大明兵馬和倭寇大軍不著急,最著急的就是朝鮮君臣上下了,他們是個坐吃山空的局面,用來走動的錢財金銀也花費的差不多,而且祖承訓在平壤大敗之後所說的那幾條理由,讓朝鮮君臣灰頭土臉。

他們也是明白,如果不給出個合理的解釋,恐怕真的會有大麻煩,結果在八月末的時候,遼寧巡撫徐廣國親往義州,聽取朝鮮國王李昖的解釋。

對於祖承訓的提出的那幾條敗因,李昖給出的解釋是這樣的,朝鮮之所以想要從大明軍將手中接過指揮權,是因為朝鮮官員復國心切,忘了上下的體統,關於軍糧準備不足,那是因為朝鮮本就國土貧瘠,財力貧乏不堪,實在是供應不起,至於朝鮮兵馬有潰散,有在戰場上和敵軍大聲交談的,甚至有朝鮮弓箭射向大明兵馬的,這個,朝鮮大半國土被倭寇侵佔,不少奸人投敵,或許有細作混入。

這個解釋做成奏摺去往四處之後,萬曆皇帝在奏摺上批覆了一句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