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部分(2 / 4)

小說:錦衣當國 作者:九十八度

為什麼,三江系統在商科學堂嚐到了好處,他們立刻開始向商科學堂投入金錢,並且和還沒畢業的商科學堂學生簽訂契約,讓他們畢業後只能來到三江系統來工作。

商科學堂的確是三江系統下的產業之一,但三江系統這些事都是按照規矩來做,其他人挑不出理來。

其他家商人自然是不幹,可又挑不出什麼毛病,只好是一邊抬高工錢招攬賢才,一邊和商科學堂商議,一邊是開短期的培訓班,一邊是下面幾期的學生他們也要有分潤,不能被三江系統一家全都吃下。

不過他們畢竟是晚了一步,比三江系統落後了半年,等三江系統在很多地方站穩了腳跟之後,他們才剛剛過去。

商科學堂立刻水漲船高,本地人如果看著孩子讀書沒什麼希望,都是朝著這商科學堂來塞,做不得官,能賺錢也是好的,河間府、順天府也有不少人看到了這個出路,紛紛派人過來,現在不光是北直隸的府縣,就連山東、河南、山西都有人過來。

這麼多的學生,學堂也要擴建,新學堂現在實際上就是一個大的農莊改建,擴建的銀錢倒是天津衛各家商人出錢,對這個他們並沒有什麼牴觸,因為出的銀錢越多,他們就能分到越多的學生。

現在大家都有個判斷,那就是大家今後的前途肯定不會侷限在這天津衛一地,如果你做好準備,肯定有發財的機會。

三江系統不喜歡吃獨食,當然,也因為因為外面的好處往往大到他一家吞不下,要大家過去共襄盛舉,機會只青睞有準備的,大家不打好基礎,到時候錯過了富貴可怪不得別人。

相對於人人踴躍的商科學堂,通事學堂那邊就冷清很多,想要學外語需要天賦,而且多少要有些文化底子,這樣的生源可不太好找,如果不是現在外貿是大宗,通事的工錢開的很高,門前冷落恐怕是難免的。

不過比較有趣的是,在通事學堂有幾十名番人在學習漢語,他們大多是從南洋或者是印度那邊過來的白人,或者自己是商人,或者是派過來的代表,他們多少懂一點漢語,但在這麼繁榮的環境下,感覺自己需要懂更多,這個通事學堂正好符合了他們的需求。

商科學堂、通事學堂,都是王通在天津衛時設立的學堂,實際上,三江匠坊和三江船廠下面也都有類似的機構。

不過匠坊這邊願意進去學的,只有三角澱周圍的那些外來居民,他們在天津衛出路不多,看到匠坊那豐厚的待遇都是動了心,也算給自己的孩子找個不錯的將來。

三江船廠那邊,實際上是船匠和水手的雙重培訓,但海上生死莫測,就連很多水手漁民出身的人都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繼續從事這個,不過,對大多數人來說,可選擇的餘地並不多,還是要辛苦求生,這邊人手倒也是不缺,不過也說不上熱鬧,遠遠比不上商科學堂。

“王通,朕當時所說,再弄出一個類似於天津衛的地方,你可有什麼方略嗎?”

萬曆皇帝沒有忘記這件事。

九百六十

當時所謂再造一個天津衛的說法就半是笑談,誰想到今日又提起來。

不過王通這次卻不敢用玩笑的態度應付過去了,因為朝會上戶部尚書提起陛下就是天下,內庫就是國庫,陛下不應聚斂財物,而應將內庫財貨交付國用。

戶部尚書說的大義凜然,卻沒想萬曆皇帝當即就暴怒,抓起身邊一個筆架就砸了過去,筆架是玉石雕成,份量不輕,而且萬曆皇帝臂力不弱,也有準頭,這一下要是砸中了,搞不好立刻就是頭破血流,

還是王通眼疾手快,一把將戶部尚書扯開去,朝會上不管是太監還是大臣都是跪下,齊聲說道:

“陛下息怒!”

“朕在天津衛,在歸化城收了點銀子,日子過得寬鬆些,你們就看不過去了,從前可有天津衛?從前可有歸化城?你們的日子難道過不下去了嗎?還不是一個個的想要多撈些,少交些,這天下不光是朕的,也是你們的,你們就願意這樣敗壞?”

萬曆皇帝的喝罵,讓下面的戶部尚書從滿臉通紅變成了滿臉慘白,最後磕頭在地上,萬曆皇帝冷笑了聲繼續說道:

“稅賦連續少了三年,明年如果再少的話,你這個差事也就沒必要做了,告老還鄉就是。”

看著有內閣大學士要開口,萬曆皇帝又是說道:

“朕派到兩淮去的內官已經是來信了,說是今年的鹽稅銀子怎麼說也能有四百萬,為什麼,還不是砍了三個巡檢,鹽政衙門裡砍了幾個書辦,這就都老實了,你們再不好好做,朕宮裡能幹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