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部分(3 / 4)

小說:錦衣當國 作者:九十八度

了批覆,朝廷下旨,令薊鎮兵丁兩萬、禁軍駐天津衛一部前往增援。

九邊重鎮,最精銳者莫過於薊鎮和遼鎮,薊鎮精兵數量經過戚繼光這麼多年的訓練,人數最多,抽調薊鎮兵丁兩萬前往增援,也是情理之中,而禁軍駐天津衛一部,這個天下人都知道是虎威軍。

這也是理所應當,欽差王大人正在大同,虎威軍是他的老部下,手中有這麼一隻信得過的力量,做事也順暢放心。

虎威軍方方面面算起來,也有五千餘兵馬,與薊鎮兩萬兵加在一起,近三萬人的力量,又都是精銳,足以讓大同現在的情勢穩定下來了。

不過也急不得,眼下是十月下半,薊鎮兵馬和虎威軍這邊開拔,大軍行動,千頭萬緒,最快也要臘月中了。

援軍要到臘月中才能到達,不過在此之前,三江商行卻從北直隸那邊調來了工匠,又在本地開出高昂的工錢募集,大同的私人作坊被三江商行包下了好多,王通既然是欽差,軍費軍備都是控制在手中,早早的下了軍令,開始點檢大同的軍備,並且將一些不足和急需的物資向民間購買。

若放在以往,這樣的命令就是大同各級將佐發財的大好機會,但現在是欽差做主,那就是王大人發財了。

自從十月開始,下面的人也多有詬病,這王大人實在是太吃獨食,你說你自己定下從那家買也就罷了,怎麼連操辦買賣的人都是你自家的奴僕,這等公事,是要大家發財,你不能自己全都吞掉。

話又說回來,打造兵器,能殺人就成,何必那麼精工打造,欽差大人請來的差人點檢軍備,眼睜睜的說那些刀劍不合格,無非是刀柄有些松,矛尖生鏽,拿到戰場上又不是不能用,那麼講究作甚。

而且王大人公事上認死理,私事上也有許多旁人不明白的地方,比如說前任總兵孫大英的宅邸已經是富麗堂皇,寬敞異常,為何還要再單獨找一個宅院,而且還要在那裡拍了一百名兵丁看守,而且還要求大同鎮的邊兵,大同府的差役過去輪班巡查,沒什麼要緊人進入,不過是帶過來的貨物,犯得著這般著緊嗎?

外面的人怎麼想不知道,被派去那邊輪流看守的三名王通親衛,最開始的幾天都是睡不著覺,為什麼,因為在這個宅院中存了一百二十幾萬的現銀,還有近十萬兩的黃金,這麼大的數目,不要緊看著肯定不行。

七百二十四

萬曆十一年十一月初,山西各處,從北到南,大同府、太原府、平陽府、潞安府、沁州、澤州、遼州、汾州,各個府州的商人商戶都是收到了一份單子。

單子上有各種各樣的物資,接到單子的商家都頗為驚愕,因為單子上的貨物就是自家中儲存的,而且這價錢頗為合理,往往比時價要高五分,或者是高八分,最緊缺熱火的貨物則是一成。

除卻這樣的價錢之外,還給了額外的腳錢,讓這些店鋪商家自己僱傭大車送往大同府,腳錢也由買家支付。

下訂單的買家是三江商行、晉和商行和勇勝商行,要是官家來買,大傢伙都是心存疑慮,生怕官府強買甚至強搶。

但這幾家商行各處都有分號,本錢雄厚,平日裡打交道也多,大家知道底細,擔心就少了很多,定金一付,很多人就開始僱傭車馬,裝運貨物前往大同。

山西和其他省不一樣,他的商業和貿易極為的發達,山西除卻和塞外蒙古貿易的傳統之外,還有和鄰近的陝西貿易,甚至還有去往關外和女真人貿易的傳統,更不要說內地江南的商人輸送物資去邊鎮,然後換取鹽引的傳統了,儘管後來改為了直接出銀購買鹽引,但這個傳統卻保留了下來。

各處物資以山西為中轉和各處貿易,造成了山西的商業遠比其他各省繁榮的現狀,秋冬季節,正是和草原上貿易的旺季,以及為臘月年節備貨的旺季。

山西冬日封凍,春日開化,年初的時候道路泥濘不堪,通行極為的困難,加上山西和外界的交通沒有什麼水路,只能是陸路交通,年初通行困難,所以都要在秋冬季節路面堅硬的時候備足了貨物。

儘管是貿易旺季,可草原上商隊不斷的遭劫,商路斷絕,貨物都只能是壓在倉庫中,加上為了來年準備的貨物,積儲的物資更是眾多。

糧草、布帛、鹽貨、鐵器用具,樣樣不缺,這些物資卻是戰時需要的,單子下達,定金下達,物資源源不斷的送往大同府。

大同府的兵丁作戰未必英勇,大部分平日裡就是軍將的農奴,沒辦法上陣殺敵,集中起來做些活計卻是能的。

大同右衛的南邊,幾千兵丁緊張忙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