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使司衙門之後,御馬監的鄒義卻緊跟著上門拜訪。
對鄒義的來訪,錦衣衛的上上下下都只是略微的驚訝,心想咱們這位定北侯都堂還真是了不得,上朝完了之後,宮裡就有御馬監的大太監過來拜訪,想當年從前那幾位,不是內閣的跟班就是司禮監的跟班,見到這些權勢人物,少不得都是要磕頭請安的。
鄒義來訪的目的很簡單,詢問王通臨散朝時說的那句話,王通的回答也很簡單,說因為朝堂上的議論,自己這裡臨時起意有了這個想法。
“今日你說了這句話,萬歲爺和各位公公開始都以為是荒唐,九邊之地,護衛大明北疆,是大明的根本所在,什麼叫做不合適,可回頭細想,還真是和你說的那樣,眼下這個局面,榆林、延綏、大同、太原四鎮都沒有必要設定了,宣府這邊也可以裁撤部分的兵馬,這個不知道要節省多少,但邊鎮裁撤,茲事體大,儘管萬歲爺和各位公公都很動心,可還是要你這邊先拿個大概的章程出來。”
九邊重鎮,每年京師這邊過去的銀子就接近四百萬兩,這差不多等於如今的田賦總和,而且算上九邊自籌,每年大明要在他們身上耗費近千萬兩,這是個極重的財政負擔。
偏生九邊重地,不可有絲毫的輕忽,大明就算不賑濟內地的災民,不興修水利,也要優先保證九邊的供應。
但自從王通滅掉了俺答部,攻下歸化城之後,大明中樞上下突然發現,所謂的北疆變換,居然是這樣的紙老虎,而且因為俺答部被滅,歸化城突入北境腹地,為了防備這個方向上的草原部落而設定的五個邊鎮都可以裁撤,這每年可以節省下來多少銀子,讓大明的財政輕鬆許多。
從前誰有這樣的想法,那就是自壞長城,可今日王通一說,草原上的各個勢力本就是在不斷的被削弱打壓,漸漸的都要被消滅,而且從滅掉俺答部一直到這一年多來對草原上部落的掠奪,都和這些邊鎮沒有什麼關係,完全是靠著團練和鄉勇來做成。
大明每年花費這麼多的銀錢在邊軍身上,到了最後卻是靠著沒有花朝廷銀子的一干人不斷的取得勝利,有了這個計算,那還要你邊軍有何用,就算邊鎮兵馬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可這麼多年只能死守不能向外開拓,這也是說明他們無用,或者說這個設定本身就有問題,需要改變。
宮裡的人,從萬曆皇帝到各個內廷衙門的公公們,對王通都有一種認識,或者說是一種迷信,那就是大能。
既然王通能夠提起這件事,那麼他肯定有解決此事的辦法,能者多勞,既然這件事大利國家,而且大家都想做,少不得就要派人來問問。
對鄒義的問話,王通也只能苦笑回應:
“我也不過是臨時起意,就和萬歲爺說了那麼一句。”
雙方對視而笑,笑完之後王通才開口說道:
“既然陛下和各位公公對此有意,王某這邊也要去查訪一二,總要有個詳細的數字出來,才好交給宮中,還要請鄒公公回去覆命,說是此事急不得,最少也要半年才能拿個章程出來,畢竟九邊跨地萬里。”
既然王通這樣說,鄒義也沒什麼可講的,只是閒聊了幾句,就笑著告退。
一直到了十一月的下半,王通的家眷已經全部回到了京師,歸化城那邊也沒傳來什麼別的訊息,和王通預料的差不多,吃了虧的察哈爾部未必敢大舉報復,真要是互相動員起來,察哈爾部一點便宜佔不到,甚至會被其他大部趁機吃掉。
十一月二十五這天,京師的大雪已經是下到了第二天,若是年景不好,這樣的大雪下兩天,京師和鄰近州縣的官員都要忙碌起來,因為肯定有人會因為這大雪凍餓而死,就算不出力賑濟,向外搬運凍餓而死的屍體也有必要。
不過今年沒有這個問題,年景收成什麼的都很好,京師這邊的糧食供應充足,而且京師的閒人比往年也少了很多,在錦衣衛巡捕司的肅清下,京師的遊手好閒的窮戶閒漢和流浪的人,都被以勞動改造的名義丟到了天津衛北邊的農莊之中,幹活吃飯,這讓京師這邊少操了很多的心思。
正因為無事,所以百官士子,喜歡湊趣的人都是上表恭賀,說什麼“瑞雪兆豐年”,奉承一下求個吉利,讓萬曆皇帝高興高興也好。
萬曆皇帝倒也是從善如流,十一月二十五這天根本就沒有上朝,至於去幹什麼,宮外的人也是知道,萬曆皇帝在西苑賞雪。汶xin閣崘壇
說來也是奇怪,當年慈聖太后李氏要講王恭妃抬上位的時候,萬曆皇帝對王恭妃避而遠之,根本不想理睬,可少了慈聖太后的干涉,